2019年1月10日,乌鲁木齐市第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举行集中采访,目前,集中采访正在进行,FM100.7正在直播。刚刚,市人大代表乔泉对米东区2019年部分工作做简单介绍。
记者提问: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压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比例。咱们米东区就此在明年都有哪些考虑?
乔泉回答:米东区坚定不移建设都市精致农业。2019年我区一方面,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以优促减,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调减水稻2.1万亩。计划压减小麦3.02万亩,棉花0.63万亩。另一方面,扩大蔬菜种植面积。鼓励培育发展“一村一品”,鼓励引导菜农种植“春提早”“秋延晚”蔬菜,扩大设施蔬菜及大路菜种植面积。积极引进蔬菜种植、贮藏、加工企业落户。将蔬菜生产扩大到5万亩以上,红薯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发展菌类工厂化种植,出台扶持政策,充分利用旧大棚、闲置棚扩建5万平方米生产厂房。
记者提问:米东区在推进“煤变气”工作上做了哪些工作,特别是在燃煤供热设施拆改这一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乔泉回答:2018年我区将“煤变气”工作作为区委重点工作,着力在建成区燃煤供热设施拆改上下功夫,于当年9月15日,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了9023台燃煤供热设施拆改工作。
为切实保障市委、市政府的这一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切实让老百姓得实惠,在拆改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是强化责任领导。米东区作为首府城乡结合的典型城区,建成区内燃煤供热设施较多,为有力推动此项工作完成,先后召开了103次区级调度会议,210余次现场检查协调会议,及时分析、研究、解决问题。
二是丰富拆改模式。按照“能拆则拆、能改则改”的原则,多重手段,多种方式,积极做好燃煤供热设施拆改工作。对于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等不宜实施清洁能源改造的房屋,采取征收方式完成燃煤供热设施拆除,同时,利用过渡安置房解决被征收户过渡安置问题;对于砖混、框架等结构的房屋,采取燃气入户、集中供热、电采暖等多种方式完成燃煤供热设施改造,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有实力有保障的壁挂炉厂商,确保采暖设备质优价廉,居民使用放心。
三是做好财政补贴。为切实减轻居民百姓负担,真正将好事办好,我区严格落实乌鲁木齐市“煤变气”工程补贴办法。2018年共计发放设备补贴资金约3210万元,发放运行补贴资金约687余万元,并对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居民自建房,按照每户每月400元标准,给予一定的租金补助,安置资金达到331.68万元。
四是抓好配套建设。为使“煤变气”工程顺利推进,我区在着力在配套基础设施上着力。建成区及禁燃区一期范围内“煤变气”工作已全部结束,共新建燃气管网195公里,安装燃气表3355块、壁挂炉3123台,有效保障了“煤变气”工程涉及居民的冬季取暖。
“煤变气”工程的实施,以其实际成效赢得了全区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经过整治,供暖以来六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与2017年相比均有所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好转,推动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21天,同期增加20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实施“煤变气”,实现供热能源更清洁。我区将继续实施“煤变气”工作,这不仅使人居环境更洁净,还改变了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得居民告别了拉燃煤、烧锅炉、清炉渣、卫生差的生活状况。通过“煤变气”工程,还将对建成区配套公用设施进行改造,彻底让居民告别无下水、无燃气、环境差的居住环境,使居民群众充分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大幅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
来源:广电融媒体
新媒体编辑:陈雪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