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大潮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塑造了一个个锐意改革进取的优秀院长,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暨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徐向东。在新疆精神医学领域中,他作为佼佼者全身心投入到医教研中;在新疆精神医学发展的征途上,他殚精竭虑担当起“开拓者”的角色;在众多欲意改革的院长中,他雷厉风行,事事敢为人先,创造出了许多个“第一”。
说起学医的经历,八十年代考上大学的徐向东,自主选择进入石河子医学院学习。他说:“基础的、临床的、人文的等等,我发现医学院不仅可以学习治病救人,还可以搞科研,搞教学,让我对医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众多的学科中,生物学层是徐向东最感兴趣的,他甚至坚信自己将来会从事生物学相关的工作。但是命运却将徐向东推向了另外一边——心理学,毕业后他进入石河子精神病医院工作。
徐向东说:“工作后发现精神科学问非常深,我在很多方面是不足的,我就开始学习学习变态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神经病理各方面的知识。”
当时徐向东所在的科室有一个20多岁的病人,因抑郁症住院治疗半年,效果很不理想。在医院病例讨论会上,全院医生给出了两个观点,一种是难治性的抑郁症,另一种是精神分裂症。当时还只是医师的徐向东大胆提出病人是癫痫的推测。面对经验丰富、高资历医生的质疑,徐向东涨红着脸说:“这个患者的头疼和抑郁是交替性出现的,我怀疑她有病灶,并且病灶离边缘系统很近。我建议首先进行诱发试验,然后改用卡马西平治疗。”按照徐向东的建议治疗三天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说到对疑难病症的治疗,徐向东说:“每一次疑难病症讨论,我都积极的参加、积极的去思考,把理论知识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徐向东在医院的优秀表现得到了院领导的一致肯定,也获得了许多外出学习的机会。经过5年的“苦心修炼”,年轻的徐向东跳过了副主任一职,直接担任了科室主任。在担任科室主任后,他每天提前两个小时上班,夜深才回家休息。长期的努力和对学术研究的钻劲儿,让徐向东的每一步都走的很扎实。
随后,徐向东作为业务副院长来到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他发现,虽然医院的管理制度非常正规,但在学科建设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徐向东说:“2003年我们病房里85%以上都是精神分裂症,我觉得没有把我们精神科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我就提出我们要两条腿走路,要搞重症精神病的防治,也要搞心理卫生。要治疗精神分裂症,还要治疗双向障碍儿童精神障碍各种各样的神经症。”
不得不承认,徐向东是一个有胆量、有魄力的院长。业内专家都知道精神科诊断标准包括10大类,72个小类,但是敢于在重症精神病防治的基础上搞心理卫生的,在四院甚至在新疆,徐向东都是第一个。
为提高医生们的科研水平,徐向东以身作则。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年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以此鼓励医生们多发表学术论文。三年间,他累计在《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七篇。
徐向东说,活到老学到老,当医生就是要一辈子学习。为,了能更好的服务病人,解决一些疑难杂症,他会一直学下去,也是给年轻医生做好榜样。
来源:乌鲁木齐广电融媒体
记者:宋皖皖 陆海潮
新媒体编辑:王晓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