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激活发展动能(1)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我市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实施贷款贴息,组织“政银企”合作对接会,支持工业企业上市(挂牌)等,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取得良好成效。

在米东区工业园,乌鲁木齐奥申安玻节能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作为新疆节能玻璃的推广者,公司的产品运用在上海世博会新疆馆、新疆冰上运动中心、高铁线吐鲁番站等项目中。
乌鲁木齐奥申安玻节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建平说:“银行知道这个消息以后追着给我们贷款, 我们在项目做成以后能够增加1.5亿到2亿之间的销售额。”

正在建设中的新疆燕新国际家居产业园则是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园区入驻项目获得多家银行的贷款授信。
新疆燕新国际家居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晓燕说:“米东区政府召开了银企座谈会,几大银行也都跟我们园区进行了对接,截止目前,我们有六家企业已经过会,等待放款的额度有接近2000万。”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表面上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缺时间,而政府穿针引线正是化解这些因素的有效途径。作为自治区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高新区(新市区)搭建“政银保担企”合作平台,整合银行、保险机构等资金资源,建立针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今年以来,已有27家金融机构与高新区(新市区)近200家企业达成了204.3亿元授信意向。
北京银行乌鲁木齐分行行长助理苏中说:“我们搭建相应的渠道,同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和各区县的相关政府机构取得更多的中小微企业的信息,今年我们的信贷计划和信贷安排当中,对普惠金融的增量和客户增长数分别留有200%以上的增长。”
高新区(新市区)管委会副主任、常务副区长胡启智说:“金融机构支持实体企业,避免我们有限的资金涌向落后产能,涌向虚拟经,政府在中间作产业的引导。”

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投向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终端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产业,从而形成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我市采取科技专项、产业基金、融资担保等多种措施,支持实体经济。正在筹建的以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成说:“这个产业基金5亿元的规模 为新奇康进一步打造以中药民族药为主体,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为两翼的大健康的全产业链的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乌鲁木齐市振兴工业经济17项政策措施》、《乌鲁木齐市金融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为实体经济创造了宽松的金融环境。
来源:乌鲁木齐广电融媒体
记者:吕思学 郭爱军
新媒体编辑:朱奇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