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日前,2020年成都市新经济“双百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和百名新经济优秀人才名单正式出炉,两份名单共涉及133家新经济企业,涵盖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创意经济等多个形态。
和去年一样,此次成都高新区入选企业数量仍居榜首,但占比从去年但47.36%提升至超过50%,成为成都新经济承载能力最强、企业落户最多的区域。
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成都高新区发展培育新经济的政策呈现了正向积极的行业效应。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通过梳理区内上榜企业名单,探寻其成长路径,或许可以一窥成都高新区新经济产业发展的未来。
位于高新南区的新经济活力区
细数
“高新造”亮相16个优势行业赛道
此次发布的“双百工程”重点培育企业涵盖了无人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集成电路、网络游戏、新型显示、卫星及其应用、互联网平台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兴软件开发、生物制药、高端医疗设备、5G、区块链、清洁能源、供应链16个优势行业赛道。
在这16个优势行业赛道中,均有成都高新区的企业,比如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壹玖壹玖酒类平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成都高新区新经济企业壹玖壹玖
在无人机行业里,成都高新区的企业占了半壁江山,其中尤为亮眼的是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它们分别致力于工业级无人机、行业级无人机的研发以及飞行服务、行业解决方案等。
纵横无人机新品发布会上
“高新造007”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纵横大鹏自2015年10月推出第一款垂直起降固定翼CW-20大鹏后,相继推出了CW-10大鹏、CW-30大鹏、CW-100大鹏、CW-007大鹏等系列。
而傲势科技的新产品纯电动X-Chimera双头龙无人机于2018年亮相范堡罗航展,这一纯电动无人机在今年5月实现量产,现已拿下多批订单。
携恩科技无人机监测秸秆焚烧
成立于2009年的携恩科技除了传统无人机航拍、航测等基础应用外,更致力于将无人机航空遥感及遥感影像自动处理技术、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大数据应用等交叉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精准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该企业多次派出无人机参与秸秆焚烧、森林火灾防治等工作的巡查和监测中。
除了无人机外,很多人手机里常用的应用软件,如实习僧、百词斩等,也来自成都高新区企业。
其中,实习僧来自成都萌想科技有限公司。萌想科技在2018年获得“成都未来独角兽企业”称号。根据2019年数据显示,萌想科技拥有1500万+的学生用户和25万+的企业用户,占据80%的垂直市场。
超有爱科技旗下“百词斩”及在线英语课程“薄荷阅读”“蛋糕英语”“芝士派”“番茄英语”等英语学习产品深受外语学习者欢迎。该企业被成都高新区认定为潜在独角兽企业,目前已是国内用户规模领先的在线英语教育公司。
分析
产业培育契合了市场大势
从名单中可以看出,与5G、卫星航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相关的企业数量则占到1/3左右,成为新经济中最亮眼的“星”。而这些领域,均是成都高新区培育新经济锁定的“产业地图”路线。
成都高新区多年的培育成效如何?
星时代宇航展出的商业卫星
在人工智能领域,成都高新区内的晓多科技、启英泰伦、医云科技等企业分别利用AI技术,在机器人、医疗等领域绽放光彩;在大数据、区块链领域,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链安科技有限公司如今亦成长为行业佼佼者;在卫星应用领域,成都星时代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致力通过组建AI星座,让卫星变得智能……
去年,成都高新区发布了首批梯度培育企业名单,正有星时代宇航、医云科技、壹玖壹玖、极米科技、启英泰伦、超有爱、鼎桥通信等企业,同时,它们亦上榜了此次成都“双百工程”名单。
这也说明产业培育政策正对市场发展大势相契合。
机遇
着力新基建,发展新经济
眼下,成都新经济企业正活力无限——
7月2日,财新智库和BBD(数联铭品)联合发布《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6月数据。数据显示,中国新经济指数(NEI)再度上升,6月指数为32.1,较5月提高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中,新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地域来看,根据今年6月新经济城市综合成本指数调整后的新经济总量排名,成都排在国内城市第三位,位列新一线城市第一。
作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的承载区域,除了原有的赛道外,成都高新区将如何继续发力?
成都高新区发布首批新基建项目清单
今年5月28日,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的首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首批新基建项目共34个,项目总投资近174亿元,其中,今年投资超30亿元。
此外,《成都高新区关于聚力新基建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成都高新区建设成都5G智慧城涵养产业生态圈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也同步亮相。
可以预见,新经济的“可乘之机”,就隐藏在新基建中——在构建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成都高新区“龙头企业领建、中小企业参建、金融机构助建”的生态模式正在形成,将加大龙头企业与其他中小企业和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构筑关键技术能力链、产业生态圈,推动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记者:郑其(资料图)
编辑:向财霞
校对:申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