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1月19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获悉,自2017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启动以来,成都高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最终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普查,并以满分成绩通过上级验收。
在此过程中,成都高新区独创的“五四工作法”在全国得到推广,《成都高新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视频,被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采用。
↓↓↓
“五四工作法”即4手准备、4套制度、4种手段、4级审核、4类运用,通过多级审核、现场核查等方式,实现污染源普查全过程质量控制,为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等综合决策提供了依据。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污染源普查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包含高新南区和西区,区域跨度大,其中大型跨国公司与乡镇小厂兼有,新经济与传统制造加工业并存,污染源普查工作面对重重挑战。2017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组建了一支由环保专家教授、省级学术带头人组成的技术顾问团队。各街道(乡镇)和第三方公司以周工作简报等方式汇报工作情况、问题疑难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质量控制单位对入户调查单位进行全过程同步质控考核普,同时由普查办工作人员跟进、落实责任制度,严格评价考核,从组织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质控同步等方面齐头并进,保障各阶段普查工作高质高效推进。
在人员配置上,成都高新区采用“外培内训”,一方面选派技术骨干参加培训,组织相关人员专题集训;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专家、省市普查办工作人员,通过集中授课、分类培训、专题讲座、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对相关工作人员、普查对象进行普查技术知识的培训。
在清查建库、入户调查、产排污核算等阶段,成都高新区先后开展培训共10余次,重点对普查报表制度、数据采集与录入、数据审核、软件使用、档案管理等业务要点加强教学。
入户调查前,成都高新区制定宣传方案与培训方案,科学指导宣传与培训工作。为降低因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导致的入户质量差异,成都高新区制定了入户调查标准流程制度,要求普查员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入户调查;严格执行“一源一档”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半月谈”制度,保留各项工作痕迹、提高普查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质量管控方面,成都高新区高度打破“后质控”的传统模式,将质量控制引入污普全过程;在清查建库、入户调查报表填报、产排污核算各环节,通过多级审核、现场核查、随机抽检、汇总审核、监督整改等方式,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采取问题“反馈-整改-复核-反馈”的质控流程,形成质控闭环,保证产排污核算数据真实准确。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积极尝试将污染普查源数据作为环评审批、生态环境执法、总量减排、排污权交易等工作的重要参考。积极探索用数据带动生态环保科研,建立环境质量变化模型,研究大气、水污染防治规律,探索科技治霾、科学治水、科技治土新方法,推动生态环保工作科技化、智能化、大数据化。
记者:闫静 文/图
编辑: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