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获悉,该局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源头防治、标本兼治,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初步成效,为建设绿色有序智慧韧性美丽高新打下坚实基础。
铁腕“智慧”治气
让“高新蓝”常在
今年,成都高新区在积极完成“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减碳形势的大背景下,大气污染治理开始采取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来进行支持:移动式走航监测车设备、智慧监测系统.....一系列高科技的监测设备,彰显了成都高新区科技对生态的强大支撑,也带动了西部科技治气的新风潮。
20多个高清摄像头,将工地现场情况实时上传;只需一个手机APP,即可对工地一览无余。这是正在新川创新中心二期施工工地上试运行的绿色智慧工地云平台,也是成都高新区科技助力、“智慧治气”的一个缩影。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布局建设 “绿色智慧”工地22个,初步形成示范效应。
此外,成都高新区使用3D气溶胶激光雷达、VOCs气体成像仪、VOCs走航观测车等完善大气监测监控体系,对敏感区域和异常区域实时加密重点监控;严格落实“三抓五管”(抓除污、抓监管、抓通报;管工地、管油烟、管车辆、管停车、管喷涂),对施工工地、工业企业、汽修企业、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大气污染源实施精细化管控;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积极推进成渝生态环境监测创新中心落地,提升科技监测预警能力。
截至10月19日,优良天数达229天,同比增加6天。臭氧平均浓度16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8.8%。PM10平均浓度5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持平。
重拳治水
污水配套建设快速推进
潺潺流水、空中飞廊……今年9月24日,成都高新区第3个湿地公园、高新西区首个湿地公园——西区中水湿地公园建成开放。集“海绵公园、科普教育公园、功能性公园”为一体的城市综合绿色基础设施,是污水处理厂的配套湿地公园。实现了“雨洪调蓄、废水净化再生、生物多样性修复、科普教育和艺术化体验”等多重价值,为今年全区水环境景观的完善再添战果。
目前,今年全区已建成30万吨/日中和污水处理厂二期、6万吨/日西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万吨/日电子科大净水站污水处理设施。
河长制工作的有力推进,也是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水环境治理的亮点之一。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区设立119名河长,并建立“口长”管理制度:全年排查1128个排口,并设立11位区级口长、6位街道口长、16个社区口长。
在清“四乱”、清河、护岸、净水、保水等行动,以及锦江流域水生态治理等工作的齐抓共管之下,全区三个市控水质目标考核断面持续稳定达标。
守护净土
全区无污染地块
根据《成都市2020年度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成都高新区共有23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截止目前,新增的3家重点监管单位已和成都高新区签订《责任书》,正在编制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方案中,均能于2021年12月前完成。目前,成都高新区无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
此外,为全面加强餐饮油烟、噪音扰民等突出问题整改,成都高新区运用科技手段开展深度治理,在汇锦广场7号楼试点引进环保治理新经济企业;积极推进重点区域餐饮油烟在线监测和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完成95家餐饮企业在线设备安装。印发《成都高新区2021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加大对噪声扰民行为的日常监管,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确保噪声达标排放,保障群众环境利益。
文/图:闫静
编辑: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