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您的心理干预指导师罗世香,您今天来想和我说点什么呢?看看我可以怎样帮助您?”初冬时节,心理干预指导师罗世香正在接待她的来访者。
这个简单到几乎人人都会的事——聊天,就是罗世香的主要工作。但是她的“聊天”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法,有时可以让人从不开心变得开心,有时甚至还可以挽救人的生命。
罗世香是一名全职的心理工作者,拥有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持有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证书,现在的工作重心是心理干预指导。从业3年来,接待个案时数超过2000小时,接待来访者300余人。
心理干预指导师是个新职业。今年5月,人社部发文,在“心理咨询师”职业下拟增设“心理干预指导师”工种。
中国保健协会心理保健分会会长郑运良介绍,心理干预指导师主要是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群体性公共事件开展群体心理援助、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工作,以及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训练、心理督导等,比普通心理咨询范围更广。
对罗世香来说,这是一场机遇。她曾在某三甲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7年。在对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一些患者会出现迷茫、无助,甚至绝望、暴躁的情绪,无处排解。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工作多年的医院,攻读博士,去研究社会心理康复。要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但罗世香觉得“很值得”。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一位来访者因为对疫情的恐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十分焦虑,始终无法平静。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周围漆黑一片,非常恐慌,憋得喘不过气。”
直到经过一番专业的心理指导后,这名来访者的紧张情绪慢慢消失了:“当听到心理干预指导师的声音时,我就觉得自己可以平静下来了,委屈、苦恼、恐惧都没了……”
罗世香接触的案例中,还有因父母过于焦虑导致孩子患自闭症的,有做生意失败而一无所有、妻离子散走投无路的,有准备考研却因为压力太大而精神崩溃的……
当然,心理干预指导师并不是“神”,不要寄希望于有一种“魔法”让人迅速治愈,立竿见影。罗世香坦言,当前心理治疗领域的流派和技巧五花八门,但最重要的仍是坚守初心,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爱与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