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印染产业一直是绍兴县支柱,为全县轻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环保刚性约束不断增强,印染产业创新能力薄弱、布局分散、能耗大、污染重的问题被无限放大,加快印染全产业转型集聚迫在眉睫。
2010年3月23日,绍兴县召开全县经济工作会,首次公开提出“印染集聚”的概念,要以“凤凰涅槃”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魄力,让全县80%以上的印染企业和产能集聚滨海,使滨海工业区成为国内外一流的绿色印染基地。6月25日,绍兴县召开全县节能减排工作暨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动员会,部署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会议提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全县印染企业从200余家减少至100家,80%以上印染企业搬迁至滨海工业区,印染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废水排放量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8日,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集聚整合、控量提质、节能减排”的集聚升级基本要求,明确在5年内安排4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印染集聚企业的技改贴息和奖励。
2010年8月8日,工信部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绍兴县有40家印染企业被列入,涉及淘汰落后产能7.1亿米,且必须在9月底前完成。形势倒逼绍兴县加快印染产业集聚升级进程。9月,绍兴县宣布强制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设备,对涉及40家印染企业的600多台套设备,采取断水、断电、断气等措施,一举砍掉印染落后产能7.1亿米,占全县印染产能的4.5%。9月底,首批23家印染企业签约集聚滨海工业区;12月,第二批66家企业签约。至年底,全县已有72.1%的印染产能签约集聚在滨海工业区。
2010年12月28日,绍兴县举行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第二批企业集聚滨海签约仪式。
2011年3月2日,滨海工业区第一批4宗216亩印染项目用地摘牌。17日,县委、县政府举行滨海工业区绿色印染产业集聚区建设启动暨首批项目落户奠基仪式。5个总投资22亿元的能源、住宅产业化、新型建材、新装备制造和高档面料项目,在滨海集中开工,标志着绍兴县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随后几年,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按照“控总量、提效益、高集聚、优环境”的总体目标稳步推进。至2014年底,全区已有80%以上的印染产能集聚到滨海工业区。与此同时,为保证印染产业集聚真正实现节能减排而非污染转移,政府严把集聚企业准入关,设定集聚企业规模、设备设施、节能减排等方面准入门槛,由专家现场核定每家企业随迁设备、淘汰设备和新增设备的名单。滨海工业区启动绿色印染产业集聚区建设,占地面积近万亩,包括40万吨/日的污水集中预处理工程、日处理2500吨的印染污泥焚烧发电工程、占地90亩的现代化集中生活配套区。工业区内所有企业实施统一规划,统一供水、供电、供气,取消燃煤烟囱。工业区周边跟进幼儿园、农贸市场、物流服务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为集聚区发展提供支撑。2011年,绍兴县滨海工业区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
2013年3月15日,滨海印染产业集聚区20万吨日污水集中预处理系统建成投运
至2018年初,所有位于退出区的印染企业全部关停或搬迁至滨海工业区,印染产业集聚工程基本完成。同时,经过一系列兼并重组和两期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印染企业单体规模平均扩大一倍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废水排放量也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鸟瞰滨海工业集聚区
印染产业集聚升级是以高标准的集聚倒逼高层次的升级,既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又实现了印染全行业的转型升级。
来源:柯桥区史志研究室收集整理
编辑:许婷婷
审核:叶红
终审: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