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扬悦读丨《绍兴有意思》⑩

2021-08-21 08:30:00  冯建荣 编辑:zhangjinghua

91

鉴水最宜酒。

以鉴湖水为代表的越水,是成就越酒——绍兴黄酒的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圣水”。

清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卷四的《绍兴酒》篇中,专门写道:“今绍兴酒通行海内,可谓酒之正宗……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水既不同,味即远逊”,梁章钜此话,可谓一针见血。

科学检测表明,鉴湖水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高出一般地下水或地表水多倍。

正是这自然天成的鉴湖水,成就了天下独绝的绍兴酒。

92

越酒与越糯。

绍兴民间素有“老酒糯米做”之言,说的是越糯与越酒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是仅次于鉴湖水的酿造越酒的重要原料。

这是因为,越糯具有淀粉含量高,黏性强,易蒸煮、发酵,出酒率高等优点。

越糯与越水珠联璧合,成了越酒的天然原料。

93

舜江是绍兴人的母亲河。

4000多年前,舜避丹朱之乱,来到越地,留下了上虞、百官等地名和舜山、舜井、舜田等遗迹,后人还建了舜王庙、大舜庙纪念他。以舜的名字命名的舜江,也因此而成为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越中儿女的母亲河。

94

白马湖因何得名?

上虞白马湖,创始于东汉马臻太守筑鉴湖的前后。关于湖名的来历,有两个说法。

一是北魏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白马潭,潭之深无底。传云:创湖之始,边塘屡崩,百姓以白马祭之,因以名水。”

二是南朝陈夏侯曾先《会稽地志》中载,湖“深处可二丈。汉周举乘白马,游而不出,时人以为地仙,白马湖之名由此”。

不管是哪个版本,白马湖充满神秘色彩这一点,是共同的。白马湖三面皆山,由三十六涧之水汇合而成,水面最宽广时达6平方公里多。这样的一个环境,充满神秘色彩,也是自然而然的。

95

名湖滋养名校。

近2000年的历史积淀,使白马湖成了环境幽雅的人文胜地。1908年,湖畔建起了春晖学堂,后来发展成为有“北南开、南春晖”之誉的春晖中学。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李叔同(弘一法师)等著名学者,尝执教于此。而今,这些名家的故居仍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白马湖滋养了百年名校春晖中学,春晖中学为今天的白马湖增添了新的光彩。只可惜,现在的湖面已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了。

96

东湖。

东湖在绍兴古城东边箬蒉山(俗称绕门山,又名鸟门山)的北侧,因古人开山取石而成峭壁深潭。宋熙宁时,陆游祖父、尚书左丞陆佃尝于此结楼著书。宋咸淳间,会稽王英孙于此建书院,并以己之别号“修竹”命名。清光绪年间,邑人陶濬宣于此购地建园,东湖遂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三大名湖。

千古一帝秦始皇巡越时,相传尝于此为马刍草。孙中山先生曾于1916年亲临其中的陶社,致祭辛亥烈士陶成章。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亲临视察。郭沫若先生还现场作诗相赞:“箬蒉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

97

中国“2016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之一钦寸水库。

钦寸水库是浙东引水、水资源配置及曹娥江防洪治理的重要工程,其主体工程由水库与引水隧道组成。水库坝址在新昌,通过2818公里的隧道,与宁波的亭下水库连通,总库容244亿立方米,2016年被评为全国“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之一,2017年初正式下闸蓄水。2020年6月19日,钦寸水库正式向宁波输水。

98

东浦因何名天下?

东浦因史而名。陆游在他的《剑南诗稿》卷一《夏夜泛舟书所见》中,有“两桨去摇东浦月,一龛回望上方灯”句;在卷七十四《舟中作》中,又有“东浦孤蒲合,南庄桑柘繁”句,并自注“皆村落名”。由此可见,东浦之名已经有了近千年的历史。

东浦因水而名。作为典型的江南水镇,这里有72个一头接陆、一头通水的河汊,又有72条弄,人们大多临水而居,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水乡风貌。

东浦因酒而名。中华国酿,源远流长,全赖稽山鉴水;黄酒故里,地灵人杰,真乃风华胜境。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便捷的水陆交通,这里素有“绍兴老酒出东浦”“东浦师傅绍兴酒”的美誉。而今,又在此得天独厚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中国黄酒小镇。

东浦因人而名。这里的三山地区,是陆游的故里。而今陆游故居已经修复,可望成为人们见贤思齐、休闲旅游的好地方。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也出生于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先烈,将镇上的一条主要马路命名为锡麟路,还将镇上一所学校命名为锡麟中学。

东浦古镇一角(董姝甜绘)

99

风光佳绝数五泄,佛门精进终无疆。

诸暨五泄,以山水得名。当地人称瀑布为泄,此处一水折为五级,故称“五泄”。

五泄这个地方,融古刹、湖光、秀峰、幽谷、奇瀑于一体,既有绝佳风光,又有清幽佛门,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创始于唐元和三年(808)的五泄禅寺。禅宗曹洞宗的创始人良价,便是五泄禅寺创始人灵默的弟子。

而今,古刹重辉。唐良价的“五泄咏别”诗碑,宋王十朋的“天下奇观”题匾,明徐渭的“七十二峰深处”题刻与陈洪绶的“三摩地”题额,以及今人赵朴初的“精进无疆”题匾等,益显光芒。

100

古纤道。

古纤道,又称运塘道、纤道、官塘、新堤等,始自古时山阴城西北的迎恩门,止于萧山西陵,筑于运河中的南侧与运河南岸,是专供背纤者行走的小道,也是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

西晋时已有古纤道雏形,唐代浙东观察使孟简筑成土堤型纤道,明代山阴知县李良改用石砌,后明代僧人圆澄,清代邑庠生余国瑞、乡绅章文镇与章彩彰等都曾出资发起修缮。此后,不断得到维修保护。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绍兴县(今绍兴市柯桥区)第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今,古纤道早已失去了往昔的功能。但它作为越中水乡的一道美丽风景,成了人们追忆历史、感受乡愁、休闲旅游的好地方。而它身上蕴含的越中先人善借外力、躲避灾难的智慧,顺应自然、尊重气象的意识,更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热门评论
打开笛扬新闻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政企银联动奏响共同富裕最强音!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支持柯桥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地全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2021-08-20 21:06:29
葛慧君来柯桥调研:把牢质量核心 突出协商主线 推动政协提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1-08-19 21:58:35
赋智赋能“柯桥优选”!纺织品区域公共品牌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今天成立! 2021-08-19 20:14:46
好男儿 当兵去 2021-07-31 09:47:53
城市文明大家拍 2021-08-16 14:56:39
笛扬悦读丨《绍兴有意思》⑩ 2021-08-21 08:30:00
实到外资12932万美元!柯桥区成吸引外资的“强磁场” 2021-08-21 07:58:00
艺术考级填满整个暑假,是兴趣还是任务? 2021-08-20 21:49:04
国家出手,为这2亿人维权! 2021-08-20 20:35:30
产业链互融 助推“山海协作”打开新天地 2021-08-20 19:23:39
没看够!下载个笛扬新闻呗!
笛扬新闻 柯桥传媒集团 立即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