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8月23日至2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8月25日是2021年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聚焦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什么是低碳生活?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低碳生活并不遥远,它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日里,记者走进柯桥的政府机关、社区村居进行采访,实地“碳”寻城市绿色新生活。
绿色出行引导可持续生活
昨天早上8点不到,在柯桥区行政服务中心门口,记者陆续碰到了不少骑着共享单车或者步行来上班的干部职工,一些家距离单位比较远的则选择以“拼车”的方式来上班。“我们几个同事昨晚就在群里组织‘拼车’了,没想到,今天就拼了满满一车。我们打算以后大家轮流着开车‘拼车’上班,积极践行绿色出行。”在这里上班的任女士说。
也有不少干部职工在这天选择公交出行。家住绍兴城南的徐先生,早上7点不到就在家门口坐上了BRT,随后再转818路公交车,用时1个半小时左右抵达了工作单位。徐先生说,自己平日里7点左右出门,车开到半路就会经历早高峰,一前一后也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单位。“公交代替自驾出行,减少碳排放,绿色又环保。”
记者了解到,全国低碳日这天,柯桥公共机构众多干部职工都践行了“135”出行方式,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用实际行动引领“低碳生活、绿色出行”风尚。
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柯桥段开通后,选择绿色出行的干部职工也多了起来。今天早上,记者还碰到了在柯桥区行政中心上班的赵先生,他说自己住在钱清,现在“地铁+共享单车”的出行方式成为他最享受的出行方式。“和开车相比,真是省时省力省钱。”
垃圾分类引领文明新风尚
昨天上午,当记者走进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时发现,这些单位内都放置了明显的垃圾分类展板,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垃圾分类工作。各楼道内也都摆放着二分类垃圾桶,上面清楚的标识着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不论在家还是在单位,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我们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更要起到表率作用。”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小叶说。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其实,不光是在机关单位,垃圾分类已融入柯桥市民的平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昨天下午,在柯桥街道之江嘉苑小区,记者碰到一些居民在小区内的四分类垃圾集中投放点投放生活垃圾。居民张女士将可回收物进行了称重,随后投入相应的桶内。“月底的时候,现在称重的垃圾还可以进行积分兑换,换点肥皂、洗洁精。”
“小区从6月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定量’新模式,每日开放投放时间段。一开始也有居民抱怨不习惯,但现在看来,效果很好。”黄社溇社区一位工作人员说道。
而在杨汛桥街道的竹园童村,已经开启了数字化垃圾分类模式。记者看到,当村民向村内的智能垃圾分类亭投放垃圾时,通过人脸识别以及重力感应功能,可自动识别投放村民信息。投放垃圾后,显示屏立即展示分类结果,对分类投放不准确者进行实时手机短信提醒。
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垃圾分类,正在成为柯桥市民的生活新时尚。
反餐饮浪费蔚然成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昨天中午用餐时间段,在柯桥区生态环境分局的食堂内,大家正排着队、端着盘子,两素一荤,有序取菜,“量力而行”。“女生胃口不大,我一般有时候拿个一荤一素,饭也给自己少盛点,光盘行动嘛。”该局一位干部小徐说。
“有时候菜吃不完,扔掉很可惜,我也会拿自己的饭盒打包回家。”该局另一位工作人员小宋说。
而在鉴湖大院食堂内,则张贴着“光盘行动、勤俭节约”、“节约光荣”字样的宣传标语。在食堂用餐完毕后,干部职工们都自觉主动地将餐盘放在回收处。记者发现,在这些餐盘中,几乎很难看到剩菜剩饭。
“不是因为今天是低碳日我们才光盘行动。厉行节俭、反对餐饮浪费要体现在每一天,不仅说是在单位里,我们在家里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机关干部马先生说道。
这是我区公共机构干部职工反对餐饮浪费行为的一个缩影。他们成为反对餐饮浪费的排头兵,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走在前头,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而在柯桥各大餐饮酒店内,记者走访后了解到,反对餐饮浪费也同样深入人心。“顾客点餐时,我们也会提醒他们适度点餐。如果吃不完,也会主动提供打包餐具。”万达广场金街一家餐饮店负责人说。
低碳生活就在身边
今年的8月23日至29日,是2021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主题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在低碳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天,柯桥区各公共机构同步开展了能源紧缺体验,比如不用一次性物品,停开空调、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
同时,在节能宣传周期间,我区公共机构还将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培养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
低碳生活,绿建未来。其实,低碳生活,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买菜时少用一个塑料袋,工作中A4纸正反面复印,空调温度调高一度,生活中使用自然光,选择绿色出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举手之劳,看似微小,其实都是在有效减少碳排放。
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共同“碳”寻城市绿色新生活。
来源:柯桥日报 新华社
编辑:许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