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绍兴茶油青鱼干的制作与食用。
茶油青鱼干一般在每年的立冬后开始制作,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将青鱼自背部从头至尾剖开,挖去鱼鳃与内脏,不去鳞,不清洗,在带血的鱼身上撒擦适量食盐等。
第二步,将鱼放入缸中,压上重石,五六天翻面,十来天起缸,清洗后,再将鱼头、鱼身、鱼尾三个部位用短棒撑开,在太阳下暴晒。
第三步,待鱼肉微干时,涂上茶油,晾于通风处,让其风干。
制成后的青鱼干,既可整条挂藏,也可分段、喷洒烧酒后,装甏贮藏。
青鱼干一般有两种妙食方法。一种是剥去鳞片,洗净后切成小块清蒸,这是雅致斯文的食用法。
还有一种是在蒸熟后趁热去鳞,掰成小块,这是返璞归真的食用法。
蒸熟后的青鱼干,肉味鲜美,别具酒香和茶油清香。
192
神仙鸡与清蒸鸡。
炖与蒸,是绍兴人常用的两种烹饪加工方法。炖,是在食物中加水后,以文火久煮使之烂熟;蒸,是食物不落锅,放在蒸具里蒸熟食用。
炖的代表是神仙鸡。选用一斤半左右的嫩鸡,不加任何作料,文火清炖,滋补价值极高。
蒸的代表是清蒸鸡,一般不放酱油,多用火腿片、香菇、黑木耳、笋片等,加上适量老酒蒸透食用,具有色、香、味俱佳的特点。鲁迅先生在1930年3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因有绍酒越鸡,遂邀广湘、侍桁、雪峰、柔石夜饭。”这里的绍酒越鸡,大概就是清蒸越鸡吧。
193
绍兴茴香豆。
绍兴民间有“红烧白煮”的食俗。凡白煮,均不加酱油,以食盐为主要咸味来源,即使个别菜必须加酱油的,也是用量极少,且一般不动油锅。白煮的代表,是茴香豆。
绍兴茴香豆,因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而扬名。其实,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先将蚕豆急火煮熟,再加盐、茴香、桂皮文火慢煮,待水分基本煮干离火冷却即成。
茴香豆五香馥郁,咸而透鲜,回味微甘,酥软清口,价廉物美,一直是绍兴城乡传统的过酒坯与小食品。
民谣唱得好:“桂皮茴香豆,谦豫、同兴(绍兴两家老字号酱园)好酱油,嚼嚼韧赳赳,吃了讨添头。”
现在,来绍兴的游客,都以一尝茴香豆为快,还喜欢到咸亨酒店,在曲尺形的柜台前,体验一番当年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用茴香豆过绍兴老酒的古朴风情。
“多乎哉?不多也。”
194
绍兴白斩鸡,吃来真有味。
白斩鸡是越鸡最简单的一种加工法。将线鸡净膛后,用清水煮熟,再从锅中取出冷却,斩成小块,用绍兴母子酱油蘸着吃,味道极其鲜美,是下酒、下饭的极佳菜肴。
白斩鸡的加工说是简单,其实也很有讲究,有三个环节需十分注意,否则就会影响品味。
一是不能煮得太久,煮久了会影响口味,不够鲜美。
二是必须冷透,否则斩切时肉块易破碎。
三是斩切时要讲究刀工,肉块要大小适宜,最好用小榔头敲击刀背,以保肉块的匀称与完整。此法旧时常用,现在又成流行之势。
195
绍兴腊品。
腊,是将畜禽肉类以花椒、食盐腌制后,不加酱油,在通风处悬挂风干的食物加工法。
腊类食物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一个香字,经蒸熯后,浓香扑鼻,一闻即令人垂涎欲滴、大咽口水。代表性的,有腊鹅、腊猪头等。
196
绍兴油炠臭豆腐。
炠,在绍兴有油炠与水炠两种。油炠,即油炸,是在滚油中炸熟食物。油炠食品,有炠春卷、炠虾球、油炠萝卜丝饼、油炠虾饼、油炠兰花豆等,而最有代表性的,则要数油炠臭豆腐干。
油炠臭豆腐,名臭实香,一瞧色泽黄亮,令人为之动容;一闻浓香扑鼻,令人馋不自主;一尝欲罢不能,令人口舌生津。
将其在沸油中炠至金黄饱满、香气四溢时捞起,趁热食用,既脆又松,既可解馋消闲,又可下酒下饭,若蘸以甜面酱或辣椒面,则味道更佳。
油炠臭豆腐
197
绍兴剁螺蛳。
剁螺蛳是绍兴水炠美味佳肴的代表。
绍兴多江河湖泊,所产之螺蛳色青、壳薄、肉肥。螺蛳可用清水炠与油炒两种方法加工食用。两者做法不同,其味各异,各具特色。
这螺蛳前面加一个“剁”字,是因为剁过的螺蛳能用嘴吸出螺肉。越谚中有“清明螺,抵只鹅”“剁螺蛳过酒,强盗来了勿肯走”的说法,正是证明了此菜的丰富营养、无比鲜美与独具魅力。
198
绍兴饭焐菜。
焐,是在米下锅加水之后,将菜放在米之上的烹饪方法,所以又叫“饭焐”。
通常饭焐的菜有蔬菜和肉类两种,如饭焐萝卜、饭焐猪肉。这饭焐菜,简便易行,原汁原味,用绍兴酱油蘸食,十分可口。
199
熯。
熯,是在煮饭时,将菜碗置于饭架上,利用煮饭的蒸汽使菜变熟的简便烹饪方法。
用熯之法的,多为易熟的荤素菜肴,如臭豆腐、打鸡子(方言,即打蛋)等。
200
绍兴香糕。
绍兴香糕,又香又“高”。香糕俗称糕干,按细磨、缓筛、勤搓、透烘8字方针,经12道工序精制而成。
如果从明代绍兴人、大书法家、户部尚书倪元璐书赠钟同和糕干店“同和香糕”匾算起,绍兴香糕的规模化生产至少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了。所以,品尝绍兴香糕,也就是在品尝绍兴的历史与文化。
绍兴香糕品种繁多,有以辅料命名的玫瑰香糕、桂花香糕、松花香糕等,也有以形定名的朝笏香糕、鸡骨香糕等。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张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