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扬悦读丨《绍兴有意思》㉜

2021-09-12 08:30:00  冯建荣 编辑:fengdi

311

500多人的全家福。

2017年1月31日,嵊州市下王镇石舍村举行了《石舍任氏家谱》与《石舍村志》的完工仪式,来自四面八方的任氏25代至31代的7代后裔1000余人,齐集故乡,认祖归宗,共同庆贺。

为了留下这美好瞬间,村里邀请嵊州市摄影家协会,利用专业的无人机和该村天然形成的奇观——火山节理遗址,为其中的500余位代表拍摄了一张充满人情味与自然风味,堪称史上最为壮观的同框全家福。

中国社会从乡土一点点走向现代,但人们的“乡土魂”并未因此而消散。而这种同姓同根、同宗同祖的乡土情结,正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所在。

312

绍兴十大姓氏,王姓高居榜首。

2017年2月5日的《绍兴晚报》报道,绍兴市公安部门近日发布了绍兴十大姓氏排行榜,依次是王、陈、张、周、徐、俞、金、杨、赵、李,均在10万人以上,这十大姓氏的总人数约165万人,占了全市常住人口的1/3。

第一位的王氏,有32.2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4%,几乎每15人中就有1个人姓王。历史上,王姓的名人有王羲之、王阳明、王冕等。

第二位的陈氏,有30.92万人。名人有著名数学家陈建功、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著名电影演员陈道明等。

第三位的张氏,有21.73万人。

第四位的周氏,有14.34万人。名人有周恩来、周树人、周建人等。

在所有的姓氏中,位居重名率首位的姓名,是“王芳”,有1257个,占了浙江省9522个的13%。看来,绍兴人挺喜欢这个名字的。

313

绍兴的人均预期寿命高。

2015年,绍兴的人均预期寿命为80.1岁,而同期全球人均预期寿命为71.4岁,全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6.1岁。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要在2015年的基础上,提高1岁,超过77.3岁。

按此5年1岁的提高速度,绍兴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比全国提前了20年实现预期目标。

根据绍兴市民政局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3月,绍兴有百岁以上寿星313位。这些寿星,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居住环境好。山清水秀,睦邻友好。尤其多生活在山村,既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既可静听“空山松子落”,又可远眺“月出惊山鸟”。

二是晚辈孝。晚辈们都把老人当小孩子哄着、当大熊猫供着。

三是生气少。他们慈祥、纯朴、沉静、恬淡、豁达、无争,“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心中无闲事,风轻月自明”,都有一种好的心境与心态。

四是有爱好。日常生活有规律,饮食起居有习惯,不暴饮暴食,也不挑三拣四,不刻意吃素,也不刻意吃荤,霉、腌、臭类传统菜,想吃就吃。尤其值得一提的一个共性是,他们大多爱喝点黄酒,至今仍爱咪一口。大概是喝点小酒愉悦心情,增加营养,促进血液循环,才成就了他们的长寿吧。

绍兴人,是好人。愿好人都有好报,都健康长寿!

314

越人多著述。

绍兴人文渊薮,尚文学而多翰墨之士,好吟咏而多风骚之才,论道立说、卓荦成家者代见辈出,创意选言、名动天下者继踵接武,历朝皆有传世之作,各代俱见磐磐之构。

越人创作、著述之风,遍及各界。文人学士自不待言,为政、从军、业贾者亦多喜笔耕,累有不刊之著。至于乡野市井之口头创作、谣歌俚曲,代代敷衍,尤蔚为大观,其中多有内蕴厚重、哲理深刻、色彩斑斓之精品,远非“下里巴人”,足称“阳春白雪”。

《绍兴市志》辑录的越人的著录书目达8012种之多,其中古代经、史、子、集方面的著述有4025种。这是越人经世致用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越人为中华文明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315

“南音”之始《候人歌》。

人类最早、最有生命力的文学,莫过于诗歌。越族是富有诗歌天赋的古老民族,《候人歌》的出现,便是证明。

《候人歌》,是大禹之妻越地涂山氏等候大禹时所唱之歌。歌词只有四个字,“候人兮猗”。

“候人”,即等待和盼望亲人。“兮猗”,是两个感叹词连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涂山氏候禹不至而引发的缠绵思绪、焦灼心情。

这首四言诗,自由、活泼、生动,读之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吕氏春秋·音初》称之为“南音”之始。

“候人兮猗”

316

我国仅存的二言诗于越《弹歌》。

《吴越春秋》卷九中,留下了我国文学史上仅存的二言诗于越《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是制弹时唱的歌。弹,即弹弓,将一根竹片固定在某个物体上,扳动竹片以将弹丸发出去。

诗的大意是,越人将竹砍断,然后制成片状,绑缚在某个物体上,再将弹丸即土块之类的东西发射出去,以追逐、驱赶野兽。

《弹歌》这首诗,具有质实、逼真、轻快的特点,给人以十分形象的节奏感与现场感。

317

越地的第一首情歌、中国的第一首译诗《越人歌》。

西汉末年的著名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写过一本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逸闻逸事并加以评说的书《说苑》,又名《新苑》,里边收录了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越地的第一首情歌《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划小船)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通‘披’)好兮,不訾(通‘恣’)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通‘悦’)君兮君不知。”

刘向专门在书中注明,此歌乃为“越人”原创、由“越译”翻译成“楚说”的“越歌”。因此,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的第一首译诗。

318

越地的第一篇美文《会稽刻石》。

秦始皇出巡时,立了9块刻石,其中包括《会稽刻石》在内的6块刻石的内容,为《史记》全文收录。与其他刻石内容相比,《会稽刻石》意义非凡、地位独特、作用巨大。

一是成就了越地的第一美文。三句一韵,共24韵节,计288字,言简意赅,含蓄流畅,辞藻华丽,朗朗上口。

二是宣省了越人的风俗习性。

三是树立了我国的书艺丰碑。

四是流播了神州的刻石之风。

五是初成了独特的碑铭文体。

319

《会稽刻石》与《兰亭集序》。

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随秦始皇巡越,撰文并书写了《会稽刻石》,成就了古越大地上的第一篇美文、第一品美书,堪称千古绝石。

公元353年,王羲之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暮春之初”,在“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的“会稽山阴之兰亭”,挥笔写下了《兰亭集序》,成就了古越大地上的又一美文、美书。

《会稽刻石》与《兰亭集序》,文辞宛若天成,堪称文章双绝;书艺精美绝伦,堪称书法双绝;文辞与书艺珠联璧合,堪称文、书双绝。

320

方志鼻祖《越绝书》。

纂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亮点。

成书于先秦而由东汉初会稽人袁康、吴平重加整理的《越绝书》,是公认的方志鼻祖,历来有“一方之志,始于越绝”之说。

《越绝书》开创性的编撰方法与格局,给了后世方志以体例性的影响,为中国方志史创立了第一个光辉篇章,也为绍兴方志史记录了第一个灿烂的开头,绍兴因此而成了方志的故乡。

热门评论
打开笛扬新闻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赵如浪参加绍兴主题活动并接旗 2021-09-11 07:59:31
一线查问题,现场抓整改!赵如浪督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2021-09-10 18:41:14
盛阅春来柯桥看望慰问一线教师: 关心关爱一线教师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021-09-09 20:19:59
城市文明大家拍 2021-08-16 14:56:39
笛扬悦读丨《绍兴有意思》㉜ 2021-09-12 08:30:00
它又要来了!柯桥区已启动响应! 2021-09-12 07:58:28
浙江出手了,你的生活环境将发生大变化 2021-09-11 21:59:03
发布这6类内容,账号将被处理 2021-09-11 21:22:51
省防指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Ⅲ级!注意防范,柯桥今明或有暴雨… 2021-09-11 20:47:43
全省首个家政学本科专业,今天报到! 2021-09-11 20:13:37
没看够!下载个笛扬新闻呗!
笛扬新闻 柯桥传媒集团 立即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