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不久的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我区齐贤街道游泳运动员汪子翔代表浙江省出征,在比赛中奋力拼搏,取得了2金1银2铜的好成绩。汪子翔虽然耳朵听不见,但他身残志坚,不断拼搏,终成全国冠军。
虽重度耳聋,却不断拼搏在赛场
“男子50米蛙泳、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他在这两个项目上都夺得了金牌。”说起汪子翔取得的骄人成绩,他的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骄傲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此外,汪子翔还在男子200米蛙泳中斩获银牌,并摘得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和100米蛙泳的铜牌。
成功的背后是异于常人的汗水和坚持。今年26岁的汪子翔是云南昆明人,在出生仅10多天就因发烧导致重度耳聋。“火车鸣笛声是90分贝,但儿子连140分贝都没有反应,当时,我感觉天都塌了!”谈及令人伤心的往事,汪妈妈不免有些哽咽。
为了锻炼肺活量,6岁时,汪子翔在母亲的鼓励下开始学习游泳,从幼儿园到小学,每天放学就去练习,而妈妈也是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练游泳的日子挺辛苦的,每天练习基本都在2个小时以上,但儿子从来没有喊过苦,这挺让我欣慰的。”汪妈妈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汪子翔参加了昆明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与正常孩子同场竞技,虽然他不能听到哨声,但他用眼睛看裁判的发令动作,一点都不示弱,并最终拿到了第一名。就这样,汪子翔开始慢慢有了自信。四年级时,他成为了省专业队的编外队员,每天下午一点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训练基地训练。“我和他的午饭都是在车上解决的,子翔自己吃一口,再喂我一口。到了冬天,基本都是冷饭了。”回忆起那段岁月,汪妈妈说:“虽然很苦,但值得。”
付出终有回报。14岁那年,汪子翔凭借着实力进入了云南省专业游泳队,之后还成为了国家残疾人游泳队队员,并斩获了多项聋奥会、亚运会和全运会冠军。2015年的第九届全国残运会上,汪子翔以29秒的成绩创造了男子50米蛙泳-SB15项目的全国纪录并保持至今。
2018年,汪子翔作为蛙泳人才被引进柯桥,并在第二年代表柯桥出征全国第十届残运会,夺得男子100米蛙泳和200米混合泳比赛冠军。
爱心满满,让更多聋人能“说话”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汪子翔不仅是“水中飞鱼”,还是一个有爱心的“创想家”。
因为耳聋,汪子翔听不到声音,也曾为此遭遇过不公对待,但他始终有着积极乐观的心,还在母亲的帮助下,通过触摸自己的声带、识别嘴唇形状,学会了说话和发出气流。汪子翔知道,能够像他这样学会说话的聋人少之又少,对大多数聋人而言,与他人流畅地进行对话,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所以,汪子翔也有一个梦,就是帮助更多的聋人克服沟通难题。
随着AI智能技术及AR智能眼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汪子翔看到了将梦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他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构想——用“看得见”来解决“听不到”的问题。
在妈妈的鼓励和支持下,2020年,一款智能听说眼镜“云声翔”应运而生。这副智能眼镜其实是一个AR显示器,它连接的翻译器通过AI技术将收到的语音快速转换成文字,并传输至眼镜,显示给聋人;同样,聋人可以将文字输入到眼镜中,通过语音转化,对方就可以听到聋人想要表达的信息,这样一来,聋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模式。
据了解,这款眼镜目前已经逐渐在残疾机构和残疾学校开展公益试用,技术团队还将根据试用情况不断改良产品功能,后续将逐步投放市场。
来源:柯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