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满月” 信息泄露何时休?

2021-12-03 16:28:54  全媒体记者 梁玮 文 薛妙珏 摄 编辑:huangweicheng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是宝贵的数字资产,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也显得尤为迫切。2021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保护个人信息有法可依。如今新政落地已“满月”,“磨合期”内公民的个人信息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新法落地“满月”个人信息泄露仍有发生

就在上周,市民赵女士意外收到了一个“神秘”包裹。由于赵女士最近并没有网购,因此包裹显得有些“来路不明”,她还发现包裹很轻,似乎是个“空包”。带着疑惑,她回拨了快递单上的电话,发现对方是一家销售水果的网店。

“我并没有在你们店内消费,快递是不是寄错了?”“女士,您好,里面有我们赠送您的一包小纸巾,感谢您对小店的支持。”

天上掉了馅饼,但赵女士仍然警觉:“我从没在你们店内买过东西,你们怎么知道我的地址、联系方式呢?”

事后,赵女士反应过来,这其实是对方刷单的伎俩。只不过,从没光顾过的网店,怎么就拥有了自己的“全套”个人信息呢?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就在双十一后,市民小李收到了自称是某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能清楚说出小李购买的一件还没发货的产品,随后抛出了一个所谓的退款链接,表示因产品有瑕疵无法按时发货,将补偿给小李一定的损失。

看多了类似双十一网购诈骗的套路,小李觉得事有蹊跷,便旺旺咨询了网店客服,发现所谓的平台客服果然是诈骗,自己差点上当受骗。

“诸如冒充网店客服说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或是网站白条注销都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泄露。”区反诈中心民警说,11月以来,类似的电信网络诈骗仍有发生。

不光如此,采访中依然有不少市民表示,大数据杀熟仍未绝迹。“我经常用一款网约车软件打车,但我最近一次发现很少用这个软件打车的朋友,我们输入同样的起始地和终点,他的价格就是比我便宜,平台送了他不少的优惠券。我是老客户,反而什么都没有。”一位市民说道。

“我们经常聊天说到一些产品,回头我用手机打开软件,就会出现很多这个产品的推荐,你说恐不恐怖?”另一位市民无奈道。

个人信息保护任重而道远

前不久,柯桥警方捣毁了一特大网络赌博团伙,这一团伙通过电话的方式精准揽客。那么,这些赌客的信息从何而来?警方事后调查发现,该赌博团伙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以每条1到2元的价格从他人处购买公民信息。

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源头在哪里?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快递收件室内,每个快递包裹的面单上都清楚透露着你是谁、你的手机号码、你的住址、消费习惯和经济能力。倘若有好事之人透过你的这些信息,可能就能查到你的支付宝账号、QQ号、微信号等等。在网上,就有明码标价收购实名快递面单的存在,比如超过1000张每张价格3.5元。买来的面单派何用?答案不言而喻。

现如今市民在外就餐、休闲时,手机没电了,立马租用一个共享充电宝的现象十分常见。然而,租赁的可移动电源在使用时弹出的“是否允许访问”“是否信任”等选项,却存在收集非必要的个人信息的问题。上海市消保委早前针对消费者在使用共享充电宝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开展了测试,结果显示,一些APP首次运行时,在用户授权同意隐私政策前,就收集个人信息,还有一些则未经同意,在用户点击时或每5分钟多次收集非必要的个人信息,频率超出实际需要;此外,部分共享充电宝未在隐私政策中说明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

有法可依更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尽管《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个人信息泄露的现象仍有发生,但不可否认,该法律的出台,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正在加强。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自《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以来,11月3日工信部官微对小红书、QQ音乐、探探等38款违规APP进行了通报,涉及问题包括“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超范围索取权限”等;11月18日工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称,截至目前已组织检测244万款APP,通报2049款违规APP,下架540款拒不整改APP。

此外,我区的多家人脸图像识别技术的企业也表示,公司正在不断对人脸识别产品进行安全升级和改造,确保处理个人信息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法律,这部法律直面了大众长期关注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等问题。”浙江亿旺律师事务所律师金萍说。

记者了解到,《个人信息保护法》针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和人脸识别设备等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均给出回应,包括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同时规定了多种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的情形将负相应法律责任,并明确了多种维权救济渠道。

“《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公民个人、服务提供企业都有了规定。有法可依的同时,更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金萍说,《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买卖个人信息属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不但要被没收违法所得,还要处以巨额罚款,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既然法律已落地,后续在执法过程中,相关执法单位的严格执法,是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更为重要的一步。”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黄唯诚

审核:陈芳

终审:沈旻雁

热门评论
打开笛扬新闻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绍兴市委书记盛阅春赴诸暨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12-02 19:05:54
以实干实绩推动领跑竞跑共富先行 柯桥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 2021-12-02 15:39:00
全面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全力护航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全国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2021-12-02 19:00:04
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2021-11-29 20:12:36
《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满月” 信息泄露何时休? 2021-12-03 16:28:54
柯桥上榜2021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1-12-03 15:47:01
12月10日起,全面推行! 2021-12-03 14:57:28
“家门口”就可以做无痛肠镜!柯桥区4家镇卫生院上线无痛肠镜设备 2021-12-03 14:00:18
国际残疾人日丨这些暖心政策快分享给需要的他们~ 2021-12-03 13:04:50
今晚油价大幅下降!车主速看 2021-12-03 11:58:32
没看够!下载个笛扬新闻呗!
笛扬新闻 柯桥传媒集团 立即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