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农场“新三熟制”:熠熠生辉的农业文化遗产

2022-07-29 21:58:10  全媒体记者 陶晓军 编辑:wangjun

正是“双抢”时节。“双抢”是江南一带特有的农事活动,在短短的20多天的高温季,要“抢收早稻、抢种晚稻”,和时间赛跑,它背后的逻辑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就是“亩产论英雄”。而“双抢”的来历,正是解放初期绍兴县东湖农场的“新三熟制”。

60多年前,东湖农场发明创造的“新三熟制”农作制度,不仅在粮食匮乏的年代满足了粮食需求,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它不但闪耀着农业文化遗产的光芒,也包含着很有教育意义的“农场精神”。

农耕文化中沉淀的智慧与品格

所谓“新三熟制”,就是改变原来一年只种春花作物和晚稻两季的种植模式,种植春花作物、早稻、晚稻三季作物,这样就相当于多产了一季粮食。

1957年以前,柯桥区一直延续着“两熟制”,土地挖潜空间很大。但是,一项传统农作制度的创新,不但需要先人们的智慧,更意味着巨大的付出和艰辛的实践,东湖农场创造发明的“新三熟制”也不例外。

解放初期,全国各地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粮食产量低。当时的绍兴县委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作出了改变农业生产耕作制度的决定,作为县里唯一的国有农场,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新三熟制”的主要发明人,是时任东湖农场技术员胡香泉。前不久,在绍兴市区城南的一幢民房里,胡香泉的儿子,今年81岁的胡一平老人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他父亲发明“新三熟制”的前前后后。“父亲作为技术员,决定从小麦、晚稻‘两熟制’向‘新三熟制’突破。”胡老说,父亲第一年的试验失败了,粮食产量“不增反降”,亩产还减少了75公斤。第二年,调整了品种,改进了种植方法,但依然碰壁。当时,一位老农点拨了胡香泉,老农说要试行“三熟制”,抢时间是关键。胡香泉从中受到启发,因为春花作物的生长期是210天,早稻需要90天,连作晚稻要95天,不计收、种的时间,“三熟”加起来需要395天的生育期,但是一年一共只有365天,这不足的30天如何解决?开展试验第三年的一天傍晚,胡香泉照例又到田头察看秧苗生长情况,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意外地在田埂上发现了两株水稻秧苗,已经长到了一尺多高,却还没开始拔节,再结合绍兴农村有寄存秧苗的习惯,受到启发的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秧苗的秧龄是可以延长的。“那时候,只要是县里开农业会议,父亲总是拉着有经验的老农请教,真的是到了着迷的境地。”胡老回忆说。

就这样,胡香泉解决了延长秧龄的难题,但是还需要提前育秧,为了在早稻种植季寒冷的天气下提高育秧的成活率,东湖农场采用热水淋种、田头秧田尼龙覆盖提高秧田温度的办法,提早播种,延长水稻秧龄,缩短本田生长期,早稻播种提前在3月底4月初和绿肥田早稻播种同时进行,到5月下旬插秧时,这批早稻已经有50天的秧龄了,普遍长势旺盛,并结下了丰硕的果实,这样就赢得了时间。

“整整试验了4年才成功,父亲不怕艰苦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是我最宝贵的财富。"胡一平说。

创造了粮食生产的奇迹

早稻收割季,柯桥区的黑土地上涌动着金色的稻浪。

福全街道赵建村种粮大户赵海港承包了2067亩土地,前天上午,他调来了5辆“久保田”收割机,全力抢收早稻。“早稻亩产在四百五十公斤左右。”赵海港介绍,从他承包种粮以来,年年采用的种植模式都是小麦、早稻、晚稻“新三熟制”。“这是土地效率最大化的耕作制度。”赵海港说。随着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普遍应用,“新三熟制”有了更好的环境,我区的种粮大户普遍实行“新三熟制”,“双抢”的艰辛减了,而产量更高了。

60多年前,东湖农场“新三熟制”的成功,让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人民日报1961年2月4日在“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的报道中写道:“1950年没有建场前,这里只种一季水稻,平均亩产仅一百九十四公斤,1960年,这里的粮食亩产达到了八百五十公斤。”“1959年和1960年连续两年创造了‘新三熟’(小麦、连作稻,春马铃薯、连作稻,油菜、连作稻)大面积全年亩产1000公斤和850公斤的高产纪录。”

“在推进粮合生产重大技术革新外,东湖农场的贡献还在干,500亩水稻基地不但为全县60万亩农田提供了自种,更重要的是为全国各地培训了12000名农技人员,大大促进了粮食生产向稳产、高产转变,其意义十分深远。”东湖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场在当时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带动了当时绍兴乃至江南一带的农作制度的创新变革。

熠熠生辉的农业文化遗产

在东湖农场场史馆的瞩目位置,悬挂着当时国家主席毛泽东1954年到东湖农场视察的照片。《党史纵览》一书记录了毛泽东的这次东湖之行:1954年3月初的一次汇报中,毛泽东得知绍兴东湖农场通过科学种田,使当年的“放鸭畈”变成浙江有名的高产样板田,十分兴奋,当即向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表示要亲自去看看。

《东湖农场场史》记载了毛泽东的第二次东湖农场之行:1960年3月15日,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谭震林一行乘专列再次来东湖农场考察,因为天下雨,毛主席没有下车,柯庆施、江华等一行视察了东湖农场的春花作物和畜牧场圆形猪舍。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以来,每天都有许多游客和学生前来这个红色旅游基地和研学游基地参观考察。

前不久,柯桥区传媒集团党员赴东湖农场场史馆参观,大家在了解“新三熟制”的同时,感慨东湖农场“新三熟制”直观体现了“亩产论英雄”,而它背后则蕴藏着“东湖农场精神”,那就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时不我待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克难精神。

浙江农科院相关专家认为,东湖农场“新三熟制”农耕制度不仅表现出天、地、人、种的和谐,以及自然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特征,在传统知识、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推广成就、产生的影响等多方面,都无愧于农业文化遗产称号。

                       

来源:柯桥日报

来源:柯桥日报

热门推荐
全省巡视巡察工作会议暨十五届省委第一轮巡视动员部署会今日召开 2022-07-29 20:56:10
绍兴市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2022-07-29 21:26:47
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暨全省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工作例会召开!陈豪在柯桥区分会场作交流发言 2022-07-28 22:01:37
亮晒成绩单 比拼半年红 2022-07-13 15:47:57
高温下· 记录 2022-07-10 21:17:10
为柯桥点赞!浙江卫视专题报道——八大攻坚行动精准有效 政策合力稳链畅链 2022-07-29 12:59:08
东湖农场“新三熟制”:熠熠生辉的农业文化遗产 2022-07-29 21:58:10
快乐!小候鸟收到这份可心的礼物 2022-07-29 21:32:22
“幸好有家庭医生!”古稀老人为这家医院写来感谢信…… 2022-07-29 20:43:53
台风正快速移动,绍兴会降温吗? 2022-07-29 20:17:05
没看够!下载个笛扬新闻呗!
笛扬新闻 柯桥传媒集团 立即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