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这是在打铁吗?这是以前用的木桶吗?”近日,湖塘中心小学型塘校区的孩子们来到美丽乡村香林村的文化礼堂,看到一个个老物件,满怀好奇地向“村民导游”一一请教,然后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
“这就是我们数字化教育新场景的乡村课堂,让学生可以近距离走进乡村,了解传统文化。”柯桥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柯桥区对红色德育品牌“红色网上游”进行了升级,开发“红色网上游”数字化教育场景,构建5大研学资源库、100个研学项目,推动数字化教育资源落地。被列入省级“未来乡村”试点的湖塘街道香林村,便成为我区打造数字化教育场景的试点之一。区教体局通过梳理出丰富的红色资源、人文资源、山水资源等,引导相关专业运营公司开设起未来乡村主题的研学班,在试运营阶段已接待了近10批次小学生,广受师生家长好评。
为了让学生在“做中玩、玩中学”,香林村在未来乡村的框架下,结合环节严谨、评价闭环的教育模式,着力打造了“民以食为天”劳动教育、“红色小导游”讲述共富事、传统文化手艺传承等多种主题教育场景。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游鲍荣昌爷爷的红色党史馆、做红色讲解员,吃八宝竹筒饭,品农家菜肴等,收获满满、乐趣无限。
孩子们在学、玩、研的过程中,丰富了课外生活,感受了民俗文化,提高了劳动能力,也为乡村带来了生机活力。“娃们什么时候再来?”是村民毛菊兰常说的一句话,原来,就在前不久,研学营将体验大灶饭环节放到毛大娘家,孩子们在乡村厨娘的带领下,买菜烧菜,不亦乐乎。
“当教育场景与乡村共富联结在一起,能发挥‘1+1>2’的叠加效应。”香林村党总支书记柯新尧介绍说,把教育场景放到美丽乡村、田间地头,村民的庭前后院,不仅让村民做起“老师”,也为他们带去了一定经济效益,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专业老师还在木莲树下,为孩子们现场解答“神奇的木莲果”中蕴含的百科知识,还带领孩子走进村民家中,取来龙尾井的水,现场做起了木莲豆腐。“现在才知道原来绍兴人的传统甜点木莲豆腐,有那么多制作要点,很不容易。今天,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木莲冻,味道好极了。”研学学员金熠晨在日记里如此写道。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走出去,多感受乡村的自然美与传统文化美。通过研学实践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提升素养,激发无限创意。”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以此为契机,在条件成熟的美丽乡村设立更多教育场景,加快推进“红山网上游”数字成果落地,助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也为教育助力共富探索出新的路径。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许婷婷
审核:陈芳
终审: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