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并把握数据的要素属性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从区县一级来看,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数据的要素属性,把准数字化变革的大赛道,把经济发展、民主法治、社会治理、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推动数字化转型从政府治理领域向区域治理各领域延伸覆盖,从支撑政府治理现代化向全方位支撑区域治理现代化迭代升级,真正走出一条协同高效、数字赋能的基层智治之路。
突出数据联通,全面夯实基层智治基础盘。数据共享是提升信息利用效率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一是让数据更集成。需构建一体化的公共数据平台,推动数据采集、归集、整合、共享、开放、应用,深化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的数据流通与治理,实现数据按需归集和高效共享,为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扎实基础。二是让事项更集成。应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理念,针对基层反映强烈、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的高频事项,从部门、职责、流程、机制等方面进行梳理论证,重塑办事流程和联办事项,形成围绕群众、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体系,着力推进全周期、闭环式办理,真正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三是让系统更集成。应以一体化智能化的公共数据平台为核心,融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推动数据资源开发集成;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平台,形成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4条跑道,更好承接上级系统重大应用,最大限度开放数据资产,促进数据关联应用,全力打造基层智慧化平台中枢。
突出数据场景,全面提升基层智治实效性。从基层治理的最小系统来看,数据赋能主要涉及党建统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等六大场景。一是赋能党建统领。在推进基层治理智能化过程中,首先需坚持“党建+智能化”理念,在对党建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构建可视化的党建智能场景,把党的领导贯穿抓落实的每个环节。二是赋能数字政府。以数字化改革助推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数字技术在民生服务、社会安全、灾害预测、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让政府能够更及时感知群众需求、回应社会关切,实现高效便捷的政府治理。如针对防汛防台,可通过建设应急管理智慧平台,由平台及时制定山洪灾害救援预案,精准标注各类信息,为高效防灾救灾提供重要基础。三是赋能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综合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等全产业生态,推动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和产业发展高效协同。四是赋能数字社会。以数字化手段,围绕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和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破解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难题,如通过上线运行医疗服务、托育养老、旅游出行、未来社区、数字乡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多跨场景应用,让群众生活更便捷、更智能、更舒适、更有温度。五是赋能数字文化。通过数字文化系统建设,高效破解文化领域治理难题,实现智能化响应、全数据决策支持,以数据治理促进文化服务大提升,打造基层文化高地。六是赋能数字法治。综合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和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对平安法治建设进行数字赋能、流程再造,全面提升执法、司法、普法的高效性。比如面对基层执法难题,可通过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数字应用,构建智慧研判、精准指派的“执法大脑”,实现数据统揽统用,从而大幅提升基层执法效能。
突出数据安全,全面筑牢基层智治防护网。数据安全是推进基层治理智能化的重要前提。一是强化制度保护。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地方性的数据条例,升级县一级的电子政务外网基础网络,同步强化政务外网网络边界防护,根据分级分类保护要求,实施数据全周期技术防护,切实加强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军工科研生产的信息保护。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充分发挥网信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责,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责界限和接口,形成网信、经信、公安、保密、大数据等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探索开展政务外网网络安全共享和协同工作模式,协作推进网络攻防实战演练、网络安全检查、网络安全整改等,提升政务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三是强化安全监测。全面落实人员实时监测措施,使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构建全方位数据安全监测机制,及时发现网络攻击、病毒木马传播、漏洞隐患等风险威胁,不断提升全网数据分布可视、流转可控、访问可管、风险可预警的联动处置能力。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陈春艳
审核:叶红
终审:沈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