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与焕新 | 《新声》科技创新系列访谈③

2020-06-03 12:20:36 

动能与焕新长版0603

(点击右下角全屏观看)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有这样一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涌动的生机:

1-3月,网上会议、线上交易、在线教育等促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

3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比1月份至2月份大幅回升了20多个百分点。


激活新消费,“线上服务”一派火热;

激发新活力,“数字经济”加速崛起;

重塑新动能,“新基建”新生发力;

……


疫情之下的新动能,以云技术、AI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都呈现出扩张的趋势,新技术、新场景的应用,站在了全新的风口浪尖;


众多科技创新企业逆势出击,寻找“新增量”,探索新业态、发现新模式,加速数字化转型,一波焕新浪潮正在来袭;


在动能与焕新的背后,是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基建,它不仅将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更重要的支撑作用,还将成为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微信图片_20200603114833


吴垠

王国泰

微信图片_20200603115210


         

在本集,以“动能与焕新”为主题,《新声》将对话华为企业协同云服务域总监助理吴垠、商汤科技青年学者、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王国泰


从动能到焕新,新技术、新场景,蓄势待发。


两个坐标

“云计算、AI等产业的快速崛起,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月27日,坐标成都。一场特殊的推介会“云”上举行。四川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网络推介会,投资总额达59.8亿元,16个医药健康产业项目“云”上签约……在它背后,是华为云WeLink带来的助力。


同样是2月,坐标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在这座繁忙的航站楼中,旅客无需停留,通过非接触方式,快速完成红外体温检测……


在它背后,“商汤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区域通行模块”成为疫情防控中的“利器”。


微信图片_20200603115453

微信图片_20200603115516

华西专家通过华为云WeLink进行线上会诊


两组镜头,两个坐标,相同的交汇点却是借助科技创新,在危机下,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云办公、云签约、云医疗……依托云计算产业,“在线经济”异常火爆;无接触测温的“新刚需”,催生新场景,让AI技术快速落地。


传统的线下经济迅速向“线上”转型,新动能激活新场景,挖掘增长新空间,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色。


疫情冲击之下的“AB”面,——它是一场危机,但从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提供一些新的“契机”。对一些行业、领域来说,也是一个分化期。能否脱颖而出,就看能否充分捕捉和把握危机中潜藏的机遇成分,并有能力“化危为机”。


“疫情期间,华为云Welink新增企业数数十万,新增日活用户超过100万,业务流量激增超过50倍。”一组数据之下,华为企业协同云服务域总监助理吴垠对这次的“危”与“机”有着自己的见解:“疫情对国家的影响非常大,但它确实对整个云计算产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吴垠坦言,过去许多企业都愿意采用自建视频会议系统,认为这样资源可以为自己所掌控。“但在此次疫情期间,不少自建的视频会议系统并不能发挥作用,反倒是通过云的方式提供会议服务的专业厂商,给千家万户包括企业提供了支持。”在吴垠看来,“云”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云可以一点接入通达全球,它不一定非要在企业内部,外部它都有大量的接入点,这会极大优化使用体验和效率,是采用企业自建设部署的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微信图片_20200603115950



“云计算”带来新动能,不再仅仅是战“疫”的重要工具,更将带动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和云计算产业一样,在这次疫情之下 ,AI技术也在战“疫”之下的多场景中快速落地,在交通出行、医疗、教育等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已实现多应用场景渗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医疗”无疑是一个缩影。


当把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CT影像输入系统,借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希氏异构公司联合研发的“肺部多病变CT影像AI筛查与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快速完成数百张CT影像的筛查,并将其中300多张标注出“肺炎”,病变位置自动打上红框提醒医生注意。


在医疗诊疗中,AI可以大大提高医生的诊疗效率,是辅助医疗决策的“利器”。


商汤科技青年学者、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王国泰表示,“未来,AI在医院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患者的智能化管理,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都将发挥更多作用。”


从云计算的快速崛起到AI技术的场景落地,不断注入的新动能,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履更加坚实。


需求倒逼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要联接人和业务”


线上经济的发展只是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一环,疫情之后,必将激发数字经济的爆发期,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疫情发生以来,对大部分传统企业造成不小冲击,尤其是服务业和旅游业。而相较于此,那些办公、服务流程数字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受到的影响反而越小。


有数据显示,目前数字技术对中国传统产业的渗透率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数字技术对行业增加值的贡献仅为10%左右,对于企业来说,疫情期间各种新需求的倒逼,无疑会让数字化转型的热潮更加强劲。


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怎么做?成为了摆在面前的一个“破局”:


企业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考虑业务模型和流程,而不仅仅是在现有模型中添加更多数字技术,局限在某个场景内提供工具,更重要的是要联接人和业务。

国内“重量级”的科技公司正在扮演“领路人”的角色。


微信图片_20200603120119



华为云Welink的定位即“不仅是一个远程的协同工具,本质上是一个数字化转型的连接器,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吴垠坦言:“具体而言,华为Welink实现了4个联接,包括联接团队、联接知识、联接应用和联接设备。”


WeLink想做到打破空间的联接,将孤立系统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更近一步,未来为更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对数字化的理解,吴垠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数字化是分阶段的。首先,要完成对人的数字化,把人的自然属性和业务属性以数字化定义,完成数字孪生。其次,数字化是服务的聚合。比如,当我在系统打开出差申请页面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把和出差相关的全部服务呈现出来。第三,是人工智能下的情境感知。比如,当我出差即将落地时,系统感知到地理位置发生变化,结合系统中出差的申请,会自动推送当地相关的风土人情、交通信息等。这三点是层层推进的。”


用数字重塑传统,以智慧定义未来!


微信图片_20200603120407



未来,企业的数字化产品要有怎样的用户体验?


吴垠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一定要重视产品及服务使用体验。针对不同的角色和用户,要详细设计产品使用流程,并记录用户体验中的情绪变化,以便不断优化产品体验。


其次,产品一定要能够真正提升企业内、外部的经营和运作效率。在提高企业内部运作效率上,需要建立的是一个端到端的整体系统,而不是孤立的系统,同时要充分发挥发挥数据的价值,以支持管理者做出更快、更好的决策。在提高外部效率上,还需要面向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包括上游的供应链、供应商,下游的客户和生态伙伴等。


最后,通过技术的变革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通过线上的方式,打破时间、空间的组合,可以变幻出许多新的商业模式。


从疫情期间数字技术全面渗透到各行业,并实现跨界融合和倍增创新的现象来看,数字化转型“临界点”或已提前到来。


焕新浪潮

“加快‘新基建’激发新动力、新技术融合加速实现跨领域创新”


在危机中捕捉和创造机遇,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发力于科技段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


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一股焕新的浪潮,正扑面而来。今年,全国多地政府将“新基建”列入2020年投资计划,未来,5G、数据中心、云计算、AI将成为各地布局未来的重头戏。


加快新基建,要用好新科技。5G、云、AI等前沿技术相辅相成,跨领域创新将成为融入全球高端产业链、技术链中的重要抓手。


微信图片_20200603120905

 

“在我的理解中,二者相辅相成。云离不开高带宽、低时延的5G网络,而5G也无法脱离具体的应用场景。”吴垠对云计算与5G的关系,有这样的见解。而王国泰也一样:“我认为5G与AI等新技术是相互互补的,5G重点在解决数据快速传输的需求,而数据的分析必须依赖AI算法,AI重点在智慧。二者相互配合,可以让数据分析更加智能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智能分析的服务推广到每一个角落。”王国泰说道。


事实上,在此次科技战“疫”中,无论是远程问诊,还是机器人查房,各类新技术加速融合,实现跨领域创新,在新场景下焕新出新产品。


未来,借助“新基建”,各方需要加大合力为新动能修建一条路基更稳、路面更宽、运行更通的“高速公路”,让更多新动能孕育而生。


微信图片_20200603121301

 

以医疗领域为例,在王国泰看来,未来前沿技术与AI融合,在医疗上,我认为会有三方面的重要变革。


一是让患者的就诊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借助5G技术,远程诊疗可以辅助基层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


第二,会改变医生的工作方式。在诊疗上,AI算法可以代替机械的劳动,让医生花更多时间在更重要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分析上。在治疗上,AI技术未来和机器人结合,提高手术精准度,降低医生操作的复杂度。


第三,AI、大数据等新技术将推动医疗研究进步。


微信图片_20200603121700



“不仅如此,借助算法、数字基础设施,可以对疾病的某一些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预测,将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同时,通过医疗大数据可以分析疾病的致病机理,研究它们的演变规律,将带来新变革。”王国泰说道。


在“新基建”的基础“高速公路”上,加快技术融合创新,科技产业才能焕新出新场景、新应用、新产品,并成为全球创新产业链、技术链中的关键一环。


热门评论
打开成都高新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新闻
14亿人“围观”登顶珠峰,多亏了这台“高新造” 2020-06-03 11:49:12
动能与焕新 | 《新声》科技创新系列访谈③ 2020-06-03 12:20:36
成都将推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进一步减轻参保群众自费压力 2020-06-03 10:42:27
给相关企业敲黑板:排污超标要遭重罚! 2020-06-02 18:35:01
立志成为卫星通信领域“华为” ,星联芯通完成Pre-A轮融资 2020-06-02 17:20:34
今天,萌娃儿返园了! 2020-06-02 16:30:07
疫情与应战 | 《新声》对话迈克生物市场总监余康 2020-06-02 16:20:22
疫情与应战 | 《新声》对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副书记罗凤鸣 2020-06-02 16:21:47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政务服务中心今日揭牌投用 2020-06-02 15:47:14
2020首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在成都高新区启动 2020-06-02 15:15:00
没看够!下载个成都高新呗!
成都高新 有态度的新闻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