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企业,就是在去检查企业的路上。
不是置身于废气废水中,就是埋首于环保报告中。
眼睛扫描、鼻子判断、数据锁定,
他,是废气废水的“克星”,
是绿水青山的“哨兵”。
环保哨兵黄海:
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环境监察执法大队中队长
在成都高新区的环保战线上,有这样一群人:哪里有环境污染,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环保投诉,他们就冲锋在一线。
他们就是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他们是环保的“眼睛”和“哨兵”,每天奔走于不同的地方,时刻关注着环境变化。
黄
海
视
对废水废气“习以为常”
废气、烟尘、污水......面对这些一般人避而远之的东西,环境监察人员却要近距离“亲密”接触。排废烟囱前,一呆就是几个小时。
6月16日,气温达到30多度,记者随黄海等环境监察人员,前往西区一家电缆制造企业,进行环保执法双随机抽查。
在该企业厂区内,黄海带队员抽查了企业一处窨井盖。打开井盖后,当看到井内的水呈清澈透明的颜色时,黄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他的督导下,执法人员对井盖下的水进行了取样,检测结果几天后就能拿到。
“工业废水如果不处理好,后果不堪设想。”黄海边说边检查,其中是否添加了处理污水必需的活性污泥。自从事环境监察监测工作以来,他便常年和废水废气打交道,十几年来,早就司空见惯了,对各自颜色气味的废水早已习以为常。
随后,黄海带队员来到该企业的厂区后的废弃排放烟囱。在高达15米的烟囱下方,是一座存放废气处理设施的房间,黄海手持执法记录仪,与检测人员们一道,检查废气排放标准是否达标。
“来,请您在这里签个名字。”在检查完废气排放运转正常之后,黄海拿出日常巡查记录表将巡查信息填好,并让企业负责人签名。临走前,他不忘再提醒企业,一定要做好污水处理区的文字标识。
带病上岗 军人本色不变
除了拥有18年党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黄海还曾是名军人。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至今他仍保持着一身雷厉风行的军人本色。正因为此,即便患有疾病有所不适,他也坚守在岗位。
疫情发生后,医疗废弃物、废水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从大年初二开始,黄海主动放弃休假,牵头制定了区内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管监测实施方案,如同带着“作战计划”,每天带领年轻的执法队员,事无巨细,检查定点发热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指导余氯消杀工作。
在检查医院的同时,他还另外加班,在医院开起“环保小课堂”,给相关负责人,上起了环保课。
一边是箭在弦上的工作,一边是家中父母的焦虑担忧。母亲年事已高,父亲身患肿瘤,疫情初期,得知没有专业防护服等保障条件,对他的工作担心不已。
一次,因连续高强度工作,黄海在检查现场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去医院。队员们劝黄海,以后把活儿都给年轻人,黄海却婉拒了大家的好意。
“疫情是没有硝烟的战争,现在,正是最需要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关键时刻,绝不能退缩!”黄海说,何况,自己还曾是老兵和党员,必须冲锋在前。为此,黄海还制作了一份详细的“防疫手册”,分享给身边的同事朋友,帮助大家建立抗疫的信心。
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黄海累计检查医疗机构、留观点等260余家次,指导留观点开展规范余氯消杀近百次,发放疫情防控宣传资料200余份,编制“疫情日报”100余份。
记者:闫静
编辑:元宵
校对:申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