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桥上看风景,
他在桥下做“护理”。
爬桥架、钻涵洞、搞抢修,
你走过的每一座桥,
都是他攀爬的“高峰”。
“桥峰”向桂锋:
中国中铁科研院西南院桥梁所管养部、工程部部长
在成都高新区,有200多座桥梁,星罗棋布,分布于高新区的大街小巷之间、河流湖泊之上,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
华灯初上,桥上车流如织,人们行色匆匆,有的上班,有的回家。
在这人潮之后,“桥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日复一日在成都高新区各个桥上穿梭,如医生般驻守、看护着桥梁的点点滴滴,默默守护着往来于大桥的人们。他们就是桥梁管护人员。
疫情期间巡查桥梁5000余次
桥梁常年裸露在外,经历寒冬酷暑,承受车辆荷载,难免会出现各种“不适”。每年,城市桥梁管理部门,会根据桥梁巡查、检测、监测等渠道发现的“病害”,给桥梁“疗伤”。
疫情发生后,城市交通设施负荷显著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桥梁管护工作就此可以松懈。从1月25日开始,中铁科研院西南院便启动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工作方案”,实施“一日一报”和“零报告”制度。
此时正是疫情蔓延扩散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向桂锋主动放弃春节休假,组织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开展人员摸排、编写复工方案和防疫预案等工作。在他的有力组织下,管养部成为桥梁所所有部门中,最早全员安全、有序复工的业务部门,为其余待复工项目树立了参照标准。
“桥梁管护工作,属于不能间断的民生保障工作,是不可能分阶段、一次性一口气吃个胖子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向桂锋告诉记者,由于桥梁管养工作的特殊性,加之高新区桥梁众多,2月3日,成都本地的7名工作人员,就结束春节复工。
疫情期间,向桂锋带领专职桥梁养护人员早出晚归、餐风宿露,爬桥架、钻涵洞,对全段所有重点桥梁,进行了彻底的摸底调查。在他组织指导下,成都高新区共开展桥梁巡查5300余座/次,发现问题桥梁28座/次,应急维修抢险桥梁24座/次。
“一桥一档” 科学把脉
今年,一座五岔子大桥带火了成都高新区的桥梁新风尚,熟不知,成都高新区内的经典桥梁不止这一座。
“与其他地区相比,成都高新区桥梁种类繁多,不仅有梁桥、拱桥等常见类型,还有非对称蝴蝶拱桥、自锚式悬索桥等特殊结构。”向桂锋告诉记者,这对管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更为精细、深入的跟踪管理、管养。
然而,疫情期间,人手不齐,人工预防性养护难度加大。如何进行更为高效精细的桥梁管护?
为此,向桂锋制定项目标准化操作技术、安全管理手册;同时,中铁科研院西南院自主研发了一套“桥梁运营期长期健康监测系统”,可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大数据等,监测城市桥梁主要结构状态指标,给桥梁“把脉看病”,科学诊断桥梁结构安全状况。
做一位快乐的“桥梁守护人”
疫情期间防疫物质极度紧张,向桂锋多方寻找购买渠道,最后通过同学所开的诊所,分到口罩1000只,酒精消毒液300升。疫灾无情人有情,在抗疫的过程中,向桂锋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感触良多。
最令他感动的是,当时拿到的1000只口罩,全部用到项目工作中,所有人都没有留一只口罩给家人;疫情期间有同事身患水痘,容易伤风,但依然坚持到岗工作。
“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桥梁管护人的爱岗敬业和责任担当。”向桂锋告诉记者,桥梁管护这份工作犹如“啄木鸟”,不断巡查、不断诊断,忙碌而充实,调快了生活节奏。攀爬和守护一座座桥梁,虽然辛苦,却又令他深感快乐和责任。
面对疫情,他们用防护助复产;面对汛期,他们用科技战暴雨;面对抢险,他们用专业保安全,为城市筑起一道道安全的纽带。
在成都高新区的一座座美丽大桥上,桥梁“医生”们,演绎着党旗与安全的邂逅。正因有着向桂锋这样的桥梁守护者,一辆辆汽车得以安全驶入大江南北;一道道城市风景得以延伸铺陈。
记者:闫静
编辑:元宵
校对:申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