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区块链,这一技术概念最早是在2008年提出的,后因比特币渐为人知——这是区块链的“野蛮生长”的阶段,因为一说到区块链,人们所能联想到的便是比特币。
如今,人们的认识更进一步,区块链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等四大技术特征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技术特性如果在产业中得以释放,其赋能效果将大大得到体现。
前景是美好的,路程是蜿蜒曲折的。不可否认,区块链的今天尚在驶向彼岸的途中。那隐藏在眼前的谜雾或困难是什么?
9月11日,华为首届区块链产业发展峰会在成都高新区举行,来自省内外的区块链产业领域知名企业高管、业界专家、创业者等近300名嘉宾,分别从产业区块链、理想区块链与现实区块链等角度出发,试图拨开区块链发展路上的层层谜雾。
“苹果”一定会砸中区块链吗?
未来将步入智能社会,而智能社会的特点是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这需要区块链作支持。
▼
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一次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都必然由技术革命所推动,如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时代由互联网牵头,至今仍方兴未艾,是全球信息互通互联的手段。
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等四大技术特性,有观点认为,区块链或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驱动。
牛顿被苹果砸中,对天文学和物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说我们正处于或即将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夕,为何“苹果”砸中的一定会是区块链?如何理解区块链技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驱动作用?为什么技术变革会在这一阶段出现?
峰会中,华为云应用平台产品线总裁徐峰在主题演讲中涉及到了这一问题。
徐峰
徐峰以未来社会这个话题为引子阐述了他的观点。未来社会将步入智能社会,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一共识上,徐峰提炼出了智能社会的“三大特征”,即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
“万物感知,即物理世界都可以转变成数字化信息;万物互联指新一代技术,让人们可以实时地进行数据交换;万物智能则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挖掘数字世界的价值,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徐峰说。
从徐峰对智能社会三大特性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数字化、数字世界的表述贯穿始末。在他看来,未来步入智能社会的过程中,数据是前提基础和核心,而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将使数据、信息以及交易等变得更为安全可信。“从技术角度来看,在去中心化的问题上,区块链有很大的技术优势。”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创始院长陈钟教授同样提到了来自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一观点。
陈钟讲到,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而随着数字经济进入“深水区”,会有着信任重构、数权共享、价值互联等诉求,而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则可解决这些诉求。
撇开未来回归现实,徐峰也讲到了眼前隐藏的市场风云——当下,数字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正在向千行百业渗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再从业内数据对智能产业的市场分析去看,据《全球产业展望GIV2025》报告显示,到2025年,数字化将在生活、商业、社会形态领域掀起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将创造价值23万亿美元的数字经济规模。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浪潮,如果我们能抓住它,将会爆出越来越多的超级独角兽企业,也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家登上福布斯榜单。”徐峰认为,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里,独角兽或大型企业均可发掘自己的机会。
现实的区块链,为何显得“骨感”?
目前大多数区块链落地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在产业封闭状态下勉强还能传递,要进入开放生态却很困难。而局限于封闭状态下“链”,明显不利于区块链的前景。
▼
“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2019年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 “1024讲话”,给我国区块链发展确定了方向。
顺应国家大力发展区块链的趋势,区块链被纳入新基建,区块链政策也陆续出台。2020年1月,已有至少17个以上省、直辖市在地方“两会”中,将区块链技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上至下的一系列动作,极大鼓舞了业内发展区块链的信心。
区块链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变化?陈钟在以“区块链给实体产业带来的机会与挑战”为主题演讲中,逐一分析了区块链+带来的改变。
陈钟
从区块链+政务方面,陈钟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使得政府服务从当下的电子政务提升到数字政府这一新型的现化代治理模式。“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创新。”
在陈钟看来,数字政府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具备动态化、数据化、精准化、协同化、智能化等几大优势,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从而全面提升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履职能力。
在区块链+民用领域的探索方面,陈钟认为,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等问题。
“眼下,大多数区块链落地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下一步会怎样,还需要看进一步的颠覆式创新。”演讲中,陈钟点评了当下区块链所处的发展阶段。
那么,在这一“初级”发展阶段,处在“链上”的创业者面临哪些问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区块链应用与评测中心主任裴庆祺从“链上”从业者的角度还原了现实区块链,进一步回答了当下区块链发展的难点所在。
裴庆祺
“我们都知道,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之一就是多方参与,开放、共享、共治,经过重重发酵最终赋能产业,但现实中的区块链并不完全如此。”裴庆祺说,在实际落地应用时,才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参与到开放的生态中去,而相对比较封闭的状态布署起来反而更快,落地更快。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某一个行业供应链的区块链里,可以很快吸引很多垂直行业供应商进入生态中,信息、数据等生产资料均在核心成员中传递,但如果想要再吸引银行金融类进入生态中就很困难。”
张小军
这显然不利于区块链的长久发展。对此,华为区块链首席战略官张小军持同样观点。“一个点是看不到价值的,只有打通全部节点,从点到面,才能开花结果,真正让数据转化为商业价值。”
产业区块链怎样才能“链”起来?
让产业头部企业上“链”,以此带动其他企业。同时,相关行业标准也许积极“补位”,从而带动和促进产业链“跑起来”。
▼
技术告诉我们,区块链对各行各业有着赋能的作用。现实却是,区块链在实际落地中遭遇到了“相对封闭”的难题。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之间,区块链如何找到突破口?当天的峰会中,与会专家均瞄准了产业区块链先“链起来”“跑起来”这一路径。
“我们关心未来产业的发展,在一个新基础之上,重新发现机会,成长出新的谷歌、亚马逊等国际大企业。”从陈钟的话中不难发现,区块链在重构生产关系中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其突破口便应该是从产业着手。
抓住产业来发展区块链,这一观点有着“真金白银”的动力支持。据《全球产业展望GIV2025》报告显示,到2025年,数字化将创造价值23万亿美元的数字经济规模。
市场的诱惑就在那里,企业和行业如何“分羹”?陈钟认为,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是需要有的战略。
从战术上来看,陈钟建议加强学术与产业融合及新的跨学科研究。在他看来,不论是从底层技术还是应用落地,区块链均有着很大的创新空间。
中物联区块链分会秘书长潘海洪提出,“产业链的头部企业很重要,需要发挥驱动效益。”他指出,当前区块链挖掘的价值不到10%。他建议,可以由行业内20%的头部企业首先“上链”进入生态中,继而吸引行业里80%的中小微企业。
此外,相关行业标准也需要积极“补位”,从而带动和促进产业链“跑起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提出,标准化是区块链技术业发展的保障。
李鸣
从目前的标准研制来看,国家标准出台有《信息技术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参考架构》,行业标准有《区块链工业应用参考架构》,地方标准发布有《区块链应用指南》等。但在底层技术和应用落地上,目前区块链相关标准还没有建立。
对此,张小军也表示赞同。在他看来,建立具有示范性的相关标准将更加有利于产业区块链应用的落地。
结合眼前区块链的发展难点和未来具有无限可能的前景,与会嘉宾对于现下的困难持积极乐观态度。没有复杂的生态,意味着还有很大空间未来在更高层面生态机制的设计、经济模型的搭建,可能会产生很多应用。
记者:郑其
摄影:梁磊
编辑:向财霞
校对:申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