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成都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上海恳谈会在沪召开,成都高新区邀请来自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行业领域的1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广泛征集各地专家、企业家的建议,凝聚人才安居高新、企业投资高新的发展共识、信心和力量。
邀专家、学者、企业加入高新“朋友圈”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于近期赴北京、上海等地开展系列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活动中,特设“十四五”宣介和意见恳谈环节。
“太古里的人似乎不用上班,软件园的人似乎不用下班;建设路全是正宗的四川话,天府三街全是标准的普通话;住浣花溪的人穿着背心拖鞋去散步,住金融城的人穿着西装革履见客户……”
“十三五”时期,成都高新区成为四川省首个经济规模迈上2000亿元的高科技园区,2020年,全区实现产业增加值超2400亿元,经济增长率超过8%,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创造了四川省3/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和成都市近1/7的经济总量……会上,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吸引了全场。
成都高新区邀请广大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邀请专家学者给予成都高新区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提出更多、更好的宝贵建议。未来,成都高新区将继续做好服务工作,创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安逸和奋进,在成都奇妙并行,快节奏和慢生活完美融合。现场,成都高新区宜居宜业、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和独特魅力,吸引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的高度关注,大家表达出对成都高新区的浓厚兴趣,纷纷发表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建议:成都高新区把握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投资新机遇,在新基建领域谋划更多的项目和场景应用。同时,更多注重吸引人才的环境打造,保持合适的生活成本,让人才留下来的优势更突出。
中际旭创总裁刘圣建议:成都高新区可继续扩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通过推动VC、PE等私募基金发展,进一步引导社会风险资金加大对企业的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在构建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方面,侧重国际替代性产业布局,加强产业上下游协作,强链补链。
波士顿科学中国区副总裁徐萍建议:“十四五期间”,可由政府牵头搭建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成都高新区区资源整合竞争能力。
浦发硅谷银行总经理敖宇翔建议:一是加强对高层创业人才的吸引力,通过拓宽创业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搭建员工持股平台以及给予高管退出税收减免等,进一步优化高新区创业环境;二是注重内培科技企业,尤其关注处于Pre-A轮及A轮融资的企业,通过设置专项母基金以及市场化的管理和运作,与专业投资机构的“聪明钱”合作,助力高新企业快速成长;三是探索“双循环”下的政策创新,在全球风险资本超配中国的背景下,积极引入QFLP、QDLP,为高新区发展赋能。
记者:闫静
受访者供图
编辑: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