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安全性有效性如何?
接种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新冠疫苗保护期多久?
针对老百姓最关切的新冠疫苗接种问题,成都高新区疾控中心给出了专业解读——

1.为什么要接种新冠疫苗?
(1).我国几乎所有人都对新冠肺炎易感:
由于我国前期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人群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获得的免疫力较低。目前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感染后有的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死亡。
(2).全球疫情依然严峻:
当前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流行,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将和我们共存。在全球范围内,每一次出行,每一次货物运输,都存在风险。目前隔离入境人员,对进口货物进行检疫的做法,不仅成本高,也不利于交流和发展。所以当世界大门重新开启时,如果没有形成足够的免疫屏障,我们随时都可能因为传染源的引入而导致疫情在国内暴发流行。
(3). 接种新冠疫苗的作用:
接种新冠疫苗后,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个人来说可以阻挡新冠病毒感染,特别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对群体来说,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建立起免疫屏障,可以阻断新冠病毒持续传播,避免新冠肺炎大流行。
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国家,为了世界,大家应该参与新冠疫苗接种,尽早形成群体免疫,战胜新冠肺炎,让所有人的生活重归正常。

2.新冠疫苗接种安全性如何?
(1).疫苗安全:
从前期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新冠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少数人接种后接种部位有红肿、硬结、疼痛,极少数人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无需处理,一般1-2天可自行恢复。国产疫苗单在国内已经安全接种超过了 1 亿剂次,并没有被发现有严重的副作用。
(2). 运输、保存、使用安全:
我国疫苗在研发、试验、审批、上市、储存、运输、接种等全流程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高新区所有新冠疫苗接种点疫苗均由疾控中心下发,疫苗储存均配备医用冰箱及备用发电设备,接种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后方能上岗。

3. 新冠疫苗保护效果如何?
不同生产工艺的疫苗保护不一致,但所有上市的疫苗效果都是达到国家标准的。根据灭活疫苗,保护效力为79.34%,对避免转成重症的保护率在90%以上。

4.新冠疫苗保护期多久?
去年3月份的时候,一部分人作为疫苗“先锋队”已经接种了现在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这些人一直在持续检测他们抗体变化的数据,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检测数据,数据来看9个月抗体仍有一定水平,后续会持续加强监测。

5.不同疫苗产品能替代接种吗?
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经评估后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虽然目前疫苗比较紧张,但按照现有的生产安排来看,与2月初相比,疫苗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下一步还会进一步提升。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充分评估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和被感染风险的前提下,已经为一些有接种意愿,而且身体基础状况比较好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疫苗在大规模人群中的使用效果,积极稳妥地推进60岁以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严重过敏反应和晕厥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半小时。

《疫苗管理法》要求国家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疫苗上市后,从生产、运输、储运、使用等各个环节均应有准确、规范的记录,全程追溯记录的信息包括疫苗品种、疫苗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和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等。各地通过预防接种信息化手段,将上述信息及时录入系统从而实现疫苗流通和使用的全程电子追溯。

通常,灭活疫苗需多次接种才能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新冠灭活疫苗第1剂次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部分免疫应答,第2剂次接种后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剂次之间的间隔,一般需要根据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确定剂次之间的最小间隔。如未能在程序间隔要求的时间完成两剂接种的,应尽早补种。

对全程免疫为两或三剂次程序的疫苗,未全程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未完成剂次,无需按照免疫程序重新开始接种。

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持续流行,国内疫苗接种率较低,来自高流行地区的人员或物品入境,仍有导致在境内传播的风险。因此,我国在人群疫苗接种达到较高免疫水平之前,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在人群聚集的室内或封闭场所,仍然需要继续佩戴口罩,并遵循各地的具体的防控措施要求。

不会。本区使用的疫苗为灭活疫苗,是一种“被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已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故接种后不会导致核酸检测阳性。

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必要时仍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新冠病毒疫苗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验证了疫苗的有效性。但需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发病,与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种者个人体质均有关。

不建议。由于检测方法学和相关试剂灵敏度不同,结果可能无法显示真实信息,结合疫苗研发机构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可推测中和抗体阳转率超过90%,因此一般人群无需专门进行抗体检测,也暂不推荐对于自行检测抗体结果阴性人群进行补种。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出入境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个人不得私自携带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出境,否则,可能面临违反境内外法律等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一剂后7天普遍开始产生抗体,14-28天抗体阳性率约60%-90%;接种第二剂28天后抗体阳性率均达90%以上,并形成持续保护。

记者:余书婷
编辑: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