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hes,译为灌木。
这种被赋予在地原始生长自然属性的植物,枝干枯死但根部依然存活,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再生活力的美好寓意。
在玉林,一处名为“Bushes”的城市更新空间项目如今亮相,前卫、时尚、新旧交融、富有活力,如“木”秀于“林”。
这个周末,一场名为“街头系谱・到期作废”的展览,揭开了玉林Bushes的神秘面纱。这一项目在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局、经济运行局和芳草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成都高投集团、高新发展等联合著名艺术家王亥团队,以“城市合伙人”的形式打造呈现的。去年底,成都高新区启动一环路市井生活圈策划工作,围绕“老成都的新市井生活”定位,一体化实施策划、设计、运营,着力打造有历史内涵、有商业氛围、有生活气息、有文化故事的市井生活圈。在这一工程的框架下,玉林片区城市更新再添Bushes这新的一笔,助力一环路“城市记忆年轮环、市井生活体验圈、公园城市示范区”愿景的实现。
除了建筑本身采用“应保尽保”的旧改建筑手法表达、实现城市有机更新的逻辑值得人回味,展览也独具新意,由玉林Bushes携一筑一事、本土创造出品,王亥策展呈现,沿着“废弃”与“回收”的的脉络,带来对“攫取与废弃”的思辨和通过创造实现“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带领大家围绕着资源再生进行的思考和实践。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熟悉的旋律响起时,玉林的景象就呈现在眼前。如今,自成“IP”的玉林,已经呈现出非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源于玉林多年来的文化沉淀,亦得益于近年来围绕城市更新和社区发展治理的深耕细作。一大批有识别度的项目在这里兴起,让这里实现老成都味和新成都风尚的完美融合。而今,Bushes项目的呈现,为这里再添一个新地标。
▲
来到玉林西路,在烟火气浓厚的生活区、在火遍全国的小酒馆对面,一处新建的工业风建筑正式亮相。金属立面涂装,底层的落地窗设计,钢筋混凝土的肌理,为玉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元素。这就是Bushes。
回溯Bushes的起源,这是成都高新区今年着力打造的一大城市更新项目。如何进一步更新升级成都玉林街区,同时让社区营造全新复合文化氛围、活化街区商业及消费人群?在这样的思考下,由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倍森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打造了这一项目。高投集团和高新发展将充分发挥自身平台和资源优势,提升后续运营发展动力,实现项目可持续增长的发展目标。
▲
Bushes项目一期位于玉林西路2号楼,建筑原址其实是原来的供电局职工宿舍。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改造初期,项目便明确以“应保尽保”的建筑手法改造。“我们在尽可能保留原始建筑肌理的同时,对不能保留的建筑片段选择了以完全当代的建筑手法做表达,使整个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新旧相融’,营造有时光感的交替与对比。”该负责人表示。
「街头系谱/到期作废」作为Bushes的首次亮相,便是一次从建筑到文化的全面呈现。
“由于Bushes项目建筑本身属于城市旧改项目,“应保尽保”的旧改思路也是一次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实践,所以对于bushes的第一次展览,我们将本次展览内容定义为一次在‘旧改现场’的关于‘可持续生活的探讨’。”Bushes相关负责人介绍说,Bushes作为本次活动的发起机构,此次活动基于两个参展方的内容输出,围绕可持续生活的主题,呈现给大家一次关于“材料再造”、“产品再造”、“文化再造”的内容分享,之于玉林西路2号楼,这是作为第一次,再合适不过的内容。
▲
破碎的瓷器组群、零散的建筑废渣、多彩的残留贝壳……各种看上去已经结束生命周期的“废物”,在这里得到重新的有机组装、整合,形成全新的视觉体验。展品陈列于Bushes的多个空间之中,以艺术的面貌全新呈现,与这栋“回收”而来的建筑完美融合,带给人们的是思考、更有瞎想。
街头系谱、到期作废,这一展览主题诠释着Bushes的现在和未来。这里本身就是街头系谱的缩影,而“到期作废”则是关于建筑改造方式,是我们对于这栋楼“到期”之后,与其作伴和相处的方式。同时可以讲“到期作废”这个概念延展到当下生活方方面面,关于回收再造,生活再造以及文化再造。
建设方式独具匠心,首次展览创意十足,而后的Bushes运营也有充分考量。
据介绍,定义为一个“空间品牌”或者“玉林内容发电站”,Bushes将专注于文化赋能实体空间。文化内容开发、空间运营、艺术创新等内容都将在这里融合,呈现跨媒介艺术IP,打造为整合聚集多领域资源、多形态输出内容的空间品牌。
“此次展览是Bushes的全面亮相,以此为开端,未来我们将聚焦青年文化,提供艺术设计、文化展览、新零售等全方位的体验,定期更新主题和内容,让大家通过多种方式,沉浸式感受到独属于成都高新区的城市更新空间和品牌的魅力。”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Bushes会通过内容创新、体验创新,在进一步挖掘玉林片区文化记忆的同时,不断更新社区业态,增强老市井生活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真正诠释过去和未来衔接于现在。
玉林是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街区,玉林西路更是承载着一代成都人的文化记忆。如今,玉林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老龄化、“城市空心化”的问题。如何改变这个现状、让年轻人回到这里,是我们策划Bushes的出发点。
白夜、小酒馆……这是玉林西路的沉淀时光。过去还在,未来已来。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来到这里。我们将Bushes定位为一个跨媒体的青年文化平台,让青年文化和上一代老玉林的特色融合共存,让来到这里的青年人和玉林原住民保持一种对话关系,呈现一个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社区,让一个老的街区焕发新的活力。
在这次的建筑改造上,我认为它代表了“新旧之间”、“过去和未来之间”。我们在老旧建筑的基础上,采用了波纹铝板等全新的建筑材料,让它和年轻人的审美和喜好更契合。同时,当下可持续回收、环保也是年轻人的一种时尚,从建筑到展览,我们也将年轻人的价值符号融入在了其中。
从建筑的改造方式,到未来运营模式,我们对Bushes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青年文化的社区孵化器,希望它成为一个新世代的标志。
文/图:余书婷
部分图片由成都倍森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
编辑:袁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