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九届软洽会开幕式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中梁、国家数值风洞工程总设计师、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坚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所长刘卫东等专家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并针对于数字孪生技术与软件业的发展、流体仿真软件应用与发展等主题做了分享和交流。
软件产业发展的好 数字孪生就做得好
主题演讲中,朱中梁院士做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看软件产业发展》的主题报告,分别就数字孪生技术和软件产业的关系做了剖析。他提出,软件产业发展的好,数字孪生就能做的好。
朱中梁院士
所谓数字孪生,就是以数字化手段在虚拟信息空间造出一个与物理实体相对应的、虚拟世界里的数字孪生体。形像理解的话,就是数字形式的双胞胎。这种数字形式的”双胞胎”可以小到一枚螺丝钉,大到一家工厂,比如智慧工厂。
他讲到,如果没有数字孪生对物理实体的孪生体做准确化的描述,智能制造很难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就无从谈起。
回到现实生产、产业中,数字孪生技术涉及各行各业。在城市里,数字孪生应用于智慧城市;乡村里,数字孪生应用于智慧农业;在行业里,数字孪生在工业制造里更是发挥驱动作用,“实际上,数字孪生技术这项工作我国早已在做,只是那时我们将其称之为数字监测、远程维护等。近几年,在数字孪生的提法出现后才将其统称为数字孪生”。
此外,从技术逻辑来看,数字孪生实现的关键在于软件。“数字孪生需要三个条件:模型、数据、软件。其中,数字孪生和软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软件发展的越好,数字孪生就发展得越好。”朱中梁认为,数字孪生的实现关键在于软件,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芯”,是不能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数字孪生应用创新的动力引擎。
他提出,数字孪生的实现关键在于软件,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芯”,是不能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数字孪生应用创新的动力引擎。
分析当前软件产业情形,他提出需重点突破工业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如CAD软件、 CAE软件 CAM软件等。
朱中梁认为,我国要成为制造强国,一半靠硬件能力的提升,一半靠软件、特别是工业软件的实力。
他分析了我国软件产业的优势和忧虑,并疏理了我国发展软件产业有“6忧”。分别包括进口软件被“卡脖子”、进口软件安全隐患难以发现、进口软件价昂贵、国产化替代的紧迫性重视程度还不够等。为此,他提出,需加大加度培养我国软件专业人才素质和数量等建议。
工业软件之“困”需在市场洗礼中突破
国家数值风洞工程总设计师、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坚强也在主题演讲中,谈到了工业软件的困境以及破除困境的突破点。
陈坚强
工业软件是我国“卡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之一。那么,工业软件之“困”缘于什么?
结合工作中的自身体会,陈坚强认为困境之一在于大型工业软件的研发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工业软件的外在表现是软件,内核是工业知识的打磨”。
针对于商业软件满天飞,工业软件很“冷清”的现状,陈坚强提出了工业软件如何吸引用户的“方法论”。他认为,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和自主导是实现创新超越的关键。
具体“方法论”上,他提出首先应在功能上有独特优势,“算的准、算的快、算的稳”;其次,框架可扩展,性能可移植。此外,还应便捷自动、契合用户需求。“只有找准突破口弯道超车,在精度、效率、稳定性和改进用户体验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技术成果,才能吸引用户。”
“我们业内有一句话,工业软件三分在研,七分在用。”在他看来,市场化是实现工业软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经过市场竞争洗礼才能做出好的软件。他认为,一款受用户肯定的工业软件需要抓住找准通用软件功能、特种专用功能,定制化开发这几点。
此外,针对工业软件最难在自主生态的培育和构建这一“困”的解决途径,他提出了集聚全国优势力量,打通研究-应用链条-敏捷开发、持续迭代,从而达到1+1大于2的效应。
文字:郑其
图片:郑毅
编辑:袁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