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AI产品逐渐走入大众生活和工作时,类脑智能正在成为AI领域的“新秀”。对普通民众而言,类脑智能技术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技术,同时也是目前各国着重研发的科技战略重点之一。
“传统AI芯片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这也导致其有了高功耗短板,以及每次执行运算时数据在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来回搬运’的问题,即‘存储墙’和‘发热墙’。我们所专注的‘可商用类脑智能多核动态视觉处理器设计与开发’技术能够解决这‘两面墙’的挑战。”成都时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识科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该技术具有更智能的感知、更低成本、更低功耗等优势,可应用于智能家居、安防、无人机、智能驾舱、智能玩具等领域。
据悉,时识科技的这一技术,日前获得了由科技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优胜奖。
类脑智能被称为下一代人工智能,它与人工智能有何不同?据了解,这项“黑科技”启发自生物大脑,通过在芯片上“复刻”生物大脑神经元及突触结构及信息传递方式,实现架构、算法的颠覆性创新,以超低功耗达到高性能感知及计算,被看作突破冯诺依曼架构、通往终极人工智能的新路径,在智能机器人时代将大有可为。
“尽管被人们称为‘下一代人工智能’,但两者之间并不意味着谁取代谁,而是各具优势、各有赛道。”时识科技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项目负责人分别为其画了一幅“速描”:在技术路线上,二者一个向左,一个向右。AI芯片具有强大而精确的计算能力,而类脑智能或类脑芯片则摆脱了传统的计算模式,模仿人类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而之所以被称为“下一代人工智能”,是因为类脑智能可以翻越人工智能现存的“两堵墙”。
AI芯片具有强大计算能力这一优势的同时,存在着“烧脑”的问题。“AI芯片每次执行运算时,需要把数据从存储器搬运到处理器,数据处理完再搬回存储器。”该负责人说,这样往返的数据“搬运”颇为考验存储能力,继而形成“存储墙”,拔茅连茹地随之出现高功耗的“发热墙”问题。
“我们所专注的‘可商用类脑智能多核动态视觉处理器设计与开发’技术,升级了设备的识别捕捉能力,延长智能设备的续航时间,使其可以连续地进行智能交互。” 时识科技项目负责人说,“可商用类脑智能多核动态视觉处理器设计与开发”的技术优势就在于其是低功耗、轻量级的系统,使AI芯片的“存储墙”和“功耗墙”难题得以解决。
类脑智能还是一项很新的前沿技术,当下,类脑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的科技战略重点。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将中国脑计划的发展提上日程,未来国家或将拿出540亿元,正式推进中国脑计划的发展。
此外,Yole类脑产业分析报告预测,类脑技术的应用落地将最先发生在消费电子、移动终端、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到2034年,市场总规模将超过150亿美元。
记者了解到,除了技术上的创新性外,时识科技还将研发重点落脚于“可商用”这一要点。“我们以应用落地为导向,针对各种实际的应用场景来做技术解决方案。”该负责人说,目前,时识科技主要瞄准智能家居、智能座舱、智能玩具、安防等赛道。
具体到产品落地场景,该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比如AI芯片应用于安防,会对目标一直进行拍摄、数据存储、检测、上传等一系列动作;而“可商用类脑智能多核动态视觉处理器设计与开发”技术应用于安防,则只捕捉动态目标,再将其进行传输处理,从而在存贮和功耗上实现事件驱动、亚毫瓦超低功耗、毫秒级超低延迟的智能视觉解决方案。
“芯片功耗大幅降低的同时,成本也随之下降。为‘可商用’真正铺平了道路。”时识科技项目负责人说。
据介绍,时识科技目前在国内外已申请50余项专利技术,去年9月完成pre-B轮融资,加速了其产品商品化的节奏。“眼下,公司已经与一些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携带时识科技的智能产品面世”。
SynSense时识科技(原名aiCTX)创立于2017年,是全球领先的类脑智能与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SynSense时识科技专注类脑智能的研究与开发,以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20+年全球领先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为基石,聚焦边缘计算应用场景,提供超低功耗、超低延时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与服务,是全球唯一横跨感知与计算两界的类脑科技公司。
SynSense时识科技率先实现了类脑芯片商业化应用零的突破,为人工智能向认知智能发展,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文字:郑其
受访者供图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