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新冠康复者正在生活、就业等领域遭遇歧视。
部分新冠康复者遭遇歧视
近日有媒体报道,关于新冠康复者求职艰难“寄居”上海虹桥火车站卫生间的事件在引发关注。
文章讲述了3月来上海务工的阿芬(化名),在感染新冠肺炎康复后,求职遭遇各种歧视。有媒体报道,在上海宣布全面复工复产后,仍有部分新冠阳性康复者遭遇“歧视”。
图自网络
更让人忧心的是,在有些地方,就业市场的新冠歧视还蔓延到了公共场所。
据羊城晚报报道,佛山大剧院微信公众号7月8日发布的入场须知显示,不得入场的人员中第6类为“已治愈出院的确诊病例和已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尚在随访或医学观察期内的人员”。该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专家:康复患者不具备传染性
“谈新冠色变是不对的,一般来讲新冠又康复了的患者并不具备传染性,对这个群体的歧视无论是从科学角度还是从人道主义角度,都说不通的。”7月1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中医专家组组长、原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区主任方邦江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冠是可以彻底治愈的,特别是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还未见明确的相关后遗症研究报告,此外,新冠肺炎经过规范治疗后,一旦康复出院,自身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一般来讲半年内不会再次感染,也不再具备传染性。
“从目前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来看,新冠患者治愈出院、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后,他们体内已产生相应抗体,根据疾控专家研究,目前还未观察到造成传播的案例。”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在4月9日的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也曾明确表示。
新冠康复者体内抗体水平更高,不易再次感染
这些歧视,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对“复阳”的恐惧。据媒体报道,上海宣布全面复工复产后,对复阳人员的密接者采取“2+5”管控措施,一些企业主普遍担心一旦招聘的康复者复阳,会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上海企业复工复产。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对此,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在7月12日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感染过新冠肺炎的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更高,甚至比通过打疫苗获得的抗体含量更高,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反而不容易再次感染,数据也表明复阳患者基本不具备感染性。”
金冬雁教授告诉健康时报,所谓“复阳”有四种情况:一是部分群体可能存在免疫缺损,因此会有持续性感染的情况,此类情况多存在于年老体弱者、艾滋病人及接受器官移植者;二是留存在人体内的新冠病毒一直都没有被清除或清除干净;三是极少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的病情反跳情况;四则是一些感染者胃肠道中存在少量病毒。
早在3月1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曾表示,这两年从病毒学研究发现,在CT值35以上的病人标本中,几乎分离不到活病毒,说明没有传染性。同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复阳病例出去之后并没有对密切接触者造成感染。
多部门发文:不得歧视新冠康复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这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第十六条规定。
《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也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
2020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也强调,用人单位仅以劳动者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被依法隔离人员或者劳动者来自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为由主张解除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在7月11日举行的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回应,上海市各部门、各单位应一视同仁地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不得歧视。社会各界应该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不能给他们贴标签,不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设槛,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不该有的阴影下。
所以,别戴着有色眼镜看新冠康复者,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认真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本文综合自:①2022-07-04新闻晨报《“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 晨报调查:招工市场上存在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歧视》(新闻晨报焦点报道组)②2022-07-08南方都市报《新冠痊愈后的他们:被驱赶、歧视、用后即弃的人》(记者 胡耕硕 蒋琳)③2022-07-13羊城晚报《新冠康复者不得入场?佛山大剧院道歉并更正》(记者 景瑾瑾)④2022-07-13健康时报《专家:复阳患者体内抗体水平更高,不易再次感染》(健康时报 刘晓旭)⑤2022-07-12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部分新冠阳性康复者遭遇歧视,专家:康复患者不具备传染性》(记者 张赫 谭琪欣)
来源:健康时报 健康成都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