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品质高新”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优势,近日,成都高新区启动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将以“质量第一”为理念,打造“六个先行区”,提升质量技术服务能力,计划到2020年,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
此次行动中,成都高新区聚焦全方位提升区域质量水平,助力打造高能级产业发展、高效益创新驱动、高水平开放合作、高效率体制改革、高品质城市生活、高素质人才集聚六大先行区,并明确细化了各项目标。
在建设高能级产业先行区中,成都高新区将提档升级电子信息产业,到2020年,产业规模超过4500亿元,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增至80家,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以上,新增6类500强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销总部或高端生产基地10个以上。
着力增强天府国际生物城产业服务功能,补强生物产业生态链。
到2020年,产业规模超过550亿元,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增至40家,新引进龙头企业5家,培育原创性新药、临床亟需重要品种1-2个,拥有重大核心关键技术2-3个,打造关键技术平台5个。以5G通信、数字文创、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打造全球新经济策源地。
到2020年,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达1100家,培育种子期雏鹰企业1000家,瞪羚企业200家,独角兽企业5家,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3家。加速航空经济成雏形。
到2020年,空港新城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临空产业链构建基本成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以上。
在高效益创新驱动先行区方面,提升创新生态圈质量水平,统筹推进创新主体载体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到2020年,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双创活动(大赛)2场以上新增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新增创新平台3个以上,新增国家级孵化器2家以上,推动10家以上孵化载体转型成为新经济企业,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国内知名院士的科研成果落户达10个,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0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55亿元。
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区。加强对外开放通道功能建设,提升对外开放合作能级,积极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
到2020年,中国-欧洲中心入驻率达到100%,力争实现累计营收10亿元以上,中韩、新川园区新增项目落地建设23个,服务贸易离岸执行金额达12.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
高效率体制改革先行区。构建高质量发展机制,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要素供给质量。
到2020年,行政审批标准覆盖率达到100%,实现涉企事项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大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承诺制,建立全流程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综合智慧服务平台,推动全域政务服务平台全流程、全区域覆盖。
营商环境指数总体达到西部领先、国内一流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品质城市生活先行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区,建设和谐宜居美丽乡村,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全面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到2020年,要在空气质量、乡(镇)风貌整治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高素质人才集聚先行区打造中,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积极培育质量技能人才等方面构建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金融商务等领域,以产业链构建人才链。
(记者 庹剑 编辑 崔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