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
可见这样一种现象:
有的基层管理人员天天待在办公室
用电话、微信“遥控指挥”
上级来调研,问及岗位的具体情况
说不清、道不明
本该了然于胸的生产数据
需要翻手机、查资料才能回答
基层是企业生产管理的“神经末梢”
是离问题最近的地方
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前沿
也是制度、决策落地生根的土壤和关键所在
基层管理者
对上是眼睛、是耳朵
是政令实施后的接收与传达通道
对下是榜样、是表率
是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者与监督者
如果基层管理者把办公室当成工作地点
不下车间、不上井场、不进工地
一切工作“隔空喊话”
一切问题只看报表
将会引发一系列形式主义“后遗症”:
表面上形势一片大好,一调研问题百出;
工作推进大而化之,矛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决策部署无法有效推行,各项工作无法落地;
一线员工应付了事,各方面工作隐患丛生
尤其是当前
油田改革向纵深推进,管理层级压减
很多工作“一竿子插到底”
直接与基层对接
这种情况下
基层管理者再不下基层
将会给生产经营管理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按常理讲
基层管理者下基层、进一线
要比高层管理者更加便利
如此方便而不为之
一是责任心弱化
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
降低了工作标准
再一个是因为对自己岗位的重要
性没有认识到位
新时代履行岗位责任、弘扬严实作风
要求人人、事事、时时、处处体现严和实
从机关到基层,从前线到后线
全层级参与、全方位参与、全岗位参与
这是一个严丝合缝、环环相扣的管理链条
一处懈则百处弛,任何一环出现松动
都会导致整个链条
不紧、不牢、不严、不实
责任,不会因为级别高低而分大小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之知为详,
见者不如居者之知为尽。”
作为联系上下、沟通各方的关键节点
基层管理者的责任很重
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直接推动者
作用无可替代
基层管理者,更要“下基层”
来源 大庆油田报
编辑 宋庆晨
责编 李艳艳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