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的那个银沙村,溪水青又长,青青溪水的两岸,有我的家园……”嘹亮村歌奏响了王坛镇银沙村村民小康生活的最强音。
银沙村是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村庄,它背靠翠绿的山脉,风景独好,环境幽雅,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近年来,村庄以党建引领“田园银沙”建设,全面提升乡村风貌,扎实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助推银沙迈上新台阶。
美丽村庄故事多
银沙村位于王坛镇的南部山区,东与张蒋村和嵊州三界镇袁岙村接界,南连孙岙村,西北临喻宅村,北交界舜皇村。村庄四面环山,青山绿水,王崇线穿村而过,是一个以茶叶、毛竹为主的山区绿色生态村。
银沙自宋代起就一直沿用此村名。相传宋朝末年,元朝建国期间,康皇落难,朝廷解体、银沙祖师太公元有公与几个朝官逃难于银沙隐居。祖师太公原是山东青州乐安人,避难到银沙后看到沙子像玉一样纯白,像银子一样发光,故取名银沙。
在村口有一棵千年古圆柏,树龄已有1000年,树高9米,胸围320厘米,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据村中老人介绍,在银沙村盛世期间,有名人指点,叫族人在村口种上一棵扁柏,象征银沙村像松柏一样长青。后来,古树旁建起一口太平塘,用来各家各户洗衣等。2006年在古树对面建造了休闲凉亭,2014年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古树进行了保护,塘坝平面进行了硬化。
如今,凉亭、古树、太平塘成为银沙村一大美景,村民们在茶余饭后都要到此地休闲,相互交流。
打造宜居新村庄
在推进“五星3A”创建工作中,银沙村两委班子坚持美丽与发展并重,突出问题导向,破解治理难题,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通过外立面改造、停车位广场园路铺装及宗祠维修等民生项目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露天粪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洁净的公厕,再也不会苍蝇乱飞、臭气熏天了。”说起农村改厕,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据悉,今年6月起,银沙村精细化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将露天粪坑拆除,新建起8个公共厕所,有效解决了脏、乱、差问题,还加快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营造了健康、和谐的农村宜居环境。
绿色生态是银沙村最大的资源,更是乡村振兴最大的源泉。“好山好水好风光,美丽风景需要转化为美丽经济,我们正在对村内优质资源进行招商推介。”王坛镇银沙村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村内赵岙民居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共计23间,结构为砖混、泥墙房,1960年左右建造,部分结构有破损,需重新改造。“这里适合开发民宿、摄影写生基地、养老养生类项目,希望通过社会资本的注入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助力村庄发展。”该工作人员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