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杭州一处相亲角火了,山上山下人潮涌动,父母一边说着自家孩子的个人情况,一边飞快交换着彼此的联系方式……
古时男女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了近代,以男女感情为基础的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成为主流。可在如今越来越开放的社会背景下,“老套”的相亲反倒越来越流行。相亲,似乎已逐渐成为单身人群脱单的必经之路。因为相亲也延伸出了一个话题,相亲是否需要“门当户对”?对此,你怎么看?
90后大部分已有相亲经历却更渴望自由恋爱
90后眼下正式进入“被催婚”行列,成为相亲主力军。92年出生的“单身汪”小王去年一年相了不下10次亲。他告诉记者,因为平时自己比较宅,交友圈子也不大,因此,相亲成为他认识女生的一个主要方式。“我最近接触的这个女生,性格很温柔,工作也稳定,我觉得能处一处。”小王说,他觉得朋友介绍的相亲还挺靠谱,彼此都知根知底,“熟人‘担保’,至少对方人品还是会有保证的吧。”
珊珊则在今年春节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相亲,她坦言,不太能接受相亲这样的方式,“太尴尬了,两个互相不了解的人坐着自我介绍,有一茬没一茬的聊着天,那时我心想自己的另一半肯定不是这样找来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90后年轻人大部分都经历过相亲。其中,大部分男生会觉得相亲是结识异性的好渠道,但不少女生则更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遇到那个对的人。还有一部分受访者则表示,其实自己并不急着结婚,选择相亲,更多是因为父母辈的催婚,为了让家人放心,他们才接受相亲的。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不少年轻人并不乐意进行相亲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相亲对象是经过层层筛选而来的,工作单位、收入、家庭情况……个人的形象资本、家庭的经济资本和社会地位,一个个条件,让年轻人觉得爱情被物化,人物被商品化。因此相较于传统线下面对面的相亲模式,“云相亲”成为了更多年轻人时下婚恋交友的新方式。
参加过一次网上相亲的小陆认为,相比线下走马灯式、目的明确的接触,网上相亲让大家有更多时间去做了解,找到共同兴趣,从而慢慢培养感情。她觉得线上相亲、交友能很大程度缓解对相亲的抵触情绪,避免线下社交尴尬。
焦虑的父母们希望孩子早日成家门当户对是铁律
“我那会29岁结婚已经算晚了,我希望你早点找到归宿,完成人生的重要大事。”对于父母们的过来人经验,今年28岁的李小姐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24岁那年从名牌大学毕业后,李小姐顺利考上了事业单位,加上容貌姣好,身边的家人、同事,便时不时给她介绍对象,但李小姐并不急于走入婚姻,她说,自己很享受眼下的单身生活。
但和李小姐不同,她的父母则对女儿尚未婚恋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感。李小姐的母亲王女士认为,30岁是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关卡,如果30岁前不结婚,之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了,“再过2年,以后介绍出去就是30多岁了,其他条件再好,人家男方也会在意女方年纪的。”
在不少父母眼中,“门当户对”是执念。焦虑的家长们,在为孩子物色相亲对象时,会更多得考虑实际问题,比如男女双方之间的收入问题、家庭间的匹配度等等,但恰恰是这些因素,让不少年轻人更加排斥父母安排的相亲,“让我觉得自己像是个待价而沽的商品,这种感觉太不好了。”95后的小赵说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你看那些新闻里到处都在说相亲角,一堆父母拿着孩子的情况‘推销’,这种门当户对的婚姻,我可不想要,都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
“一说结婚她就一言不发。以后我们老了,谁照顾她?”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小赵母亲的这番话,着实道出了家长的无奈,“我们当然希望设置个门槛,给孩子找个人品好,工作、家境都可以的人来照顾她。学历、收入、地位,这些差距不大的,在一个圈子里的人,才会更谈得来,不就是这个理么?”
相亲背后“新门当户对”更重要
对于时下为何会出现“相亲潮”的现象?在长期研究婚恋关系的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徐浩看来,相亲是目前中国社会特有的一个社会现象。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婚姻价值观变得更为多元、复杂,当代年轻人因沉迷于网络,线下交往越来越少,人际朋友圈过窄,导致了很多人不得不靠相亲解决人生大事。
今年二月,本地知名红娘沈建昌依然忙碌。沈建昌从事红娘工作10多年,他的“缘来幸福沈建昌红娘工作室”目前的牵线相亲成功率在6%左右,也就是每100对男女中,有5到6对左右能“牵手”成功,而这已经是目前绍兴地区极高的相亲成功率了,“能走到一起的,都是各方面条件相当的,彼此也都谈得来的,有一致兴趣爱好的。”沈建昌说,有着相似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志趣爱好的两个人,更可能走到一起。婚姻无法回避物质基础,但感情、三观才是婚姻和睦、家庭幸福的稳定基座。
徐浩认为,走入相亲市场的男男女女,不要把相亲想成是立即和一个人去结婚,去掉相亲的“标签”,把相亲当成新形态下认识新朋友的途径,这样一来,相亲的压力也会减小。此外,他还特别提到,“门当户对”的问题中,不能让“外在指标”淹没了“内心感受”。男女双方在相亲时,比起看重表面上的学历、户口、经济这些物质条件的门当户对,更重要的是双方品格、三观的默契,双方家庭的家风、家庭文化是否契合等内在条件。这些择偶标准被徐浩称之为“新门当户对”,关系着两性婚姻生活质量以及存续时间的长久,“如果精神不在同一个层次,即使物质再匹配,终将貌合神离。”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黄唯诚
终审:邵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