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六十八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夏时畅、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徐伟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直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请问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的对象有哪些?总体安排情况是怎样的?
夏时畅答: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传播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措施。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力求加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将疫苗作为对抗疫情的重要手段。浙江本次居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在前期重点人群接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浙江工作推进实际,扩大了接种年龄、岗位、行业等人群范围,现阶段浙江省内18周岁及以上符合接种条件的居民都是本次接种服务对象,不区分是否为浙江户籍、是否参加了医保、是否为重点行业人员;后续将根据疫苗研发进展,适时开展18周岁以下等人群的接种工作。
各地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各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积极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对有接种意愿的人群数量进行测算,科学制定疫苗需求计划和接种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接种服务节奏和接种进度。在组织实施中,可根据疫苗供应保障情况,按照感染和疾病传播高风险人群、感染后导致重症风险高的高危人群、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需要接种的其他人群的顺序,统筹推进疫苗接种工作。近期,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和丽水等地均发布了全面开放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预约的公告,根据供苗情况接受预约,如果市民朋友一时预约不上,请不用着急,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为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接种服务,力争早日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推进疫苗接种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日常防控,基本公共卫生措施仍然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基础,要坚持疫苗接种与常态化疫情防控两手抓,加强“人物同防”,落实落细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

本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费和接种费个人都不用负担吗?
-
一个是自愿。本人接种是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接种。
-
二是免费。相关费用由医保基金滚存结余和财政共同负担,居民个人不负担,而且接种人员不区分是否参加了医保,所有的人员都可以免费。
-
三是属地。接种人员费用由接种地支付。

医保部门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确保新冠病毒疫苗以及接种费用的资金到位?
徐伟伟答:为确保这次疫苗接种的资金到位,医保部门有三个“及时”:
一是及时做好疫苗资金预拨。为缓解采购机构和生产企业资金压力,省医保局将向省疾控部门预付3个月疫苗采购费用,用于向疫苗生产企业预付采购费用,做到钱等苗而不是苗等钱。
二是及时支付。医保部门将根据卫生健康部门提供的全省疫苗接种以及费用信息,于每月月底前,及时将疫苗费用支付给疾控部门以及接种医院,确保资金按时拨付到位。
三是及时做好疫苗资金监管。省医保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对疫苗接种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疫苗经费专款专用,确保群众疫苗打得明白,专项资金说的清楚。

目前部分群众对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还是有一定的疑虑,请问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到底如何?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哪些人或在何种情况下不适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陈直平答:首先说一下新冠疫苗的禁忌症。所谓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通常接种疫苗的禁忌包括:
1.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者;
3.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
4.正在发热者;
5.妊娠期妇女。
目前新冠疫苗禁忌症就是根据疫苗说明书的规定要求来执行,大家都可以查询到。
为了避免禁忌接种情况发生,到了接种现场,大家还是要做好以下三点:第一,要事先或现场阅读知情同意书中相关内容,或疫苗说明书中有关内容,自我判断掌握有无禁忌情况,遇到自我无法区别界定,可以向接种医生直接咨询;第二,如实主动地向接种医生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既往疾病史、过敏史等;第三,在接种时,接种医生也会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既往过敏史,一定要认真配合回答。
以下几种不宜或谨慎接种的情况:明确对疫苗成分既往有过敏者不能接种;如果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既往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者)不能接种;患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等)不能接种;糖尿病患者及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需谨慎接种;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或者出血性疾病者,需谨慎接种;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接种新冠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当然,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再来接种疫苗。
特别提醒和强调的是:接种了新冠疫苗后并不等于进入防止新冠病毒感染的保险箱。首先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所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现阶段其他各项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防护措施。
来源: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