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明天开启,全区广大考生将走进考场,参加人生中的一场重要考试。
拂去厚重的历史烟云,时光倒回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期,神州大地上正发生着彪炳史册的巨变。作为中华民族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序曲之一,党中央恢复了高考制度。1977年高考,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考试,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在冬天举行的高考。
这一年,柯桥中学的语文老师李秀实先生作为浙江省语文高考命题人员,以其对历史的深邃审察和对未来的热切盼望,提出了作文《路》的命题。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命题,既有了让考生自由表达的宽泛余地,更有一考改变个人命运轨迹,最终改变国家发展进程的意涵。诚如《路》这个命题,此后,高考与家国命运、个体命运一路相伴,唤醒了中国人沉潜已久的教育理念,营造了中国人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时光荏苒,岁月浮沉。一转眼,作为上至中央高层、下至普通群众都十分关注的“国考”,高考制度已经悄然走过了45个年头。这45年,是很多人改变生活轨迹的45年,也是很多人重写人生命运的45年;这45年,也是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45年,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45年。
据当时的数据,1977年全国考生570多万人,考上大学的全国共计27.3万人,平均录取率4.8%,其中文科生的录取率只有1.4%。但这个统计数字忽略了当年参加高考报名的初试生,该年参加大学初试考生实际上是2000多万人,所以已很难算清准确录取率了。如以2000万人整数计,平均录取率约1.4%。
而今,随着全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考录取率已经上升到75%左右。从当年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现在大学生遍地开花,见证了国力的强盛,见证了国家的繁荣,见证了国策的进步,更见证了国民文化知识素养的普遍提升。
作为一次考试,从来没有像高考一样如此的牵动每个中国人的神经;作为一次考试,从来没有像高考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的命运;同时,作为一次考试,也从来没有像高考一样深刻地影响了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我们柯桥区的前身——绍兴县,1977年高考的录取人数高达154人,是全省80多个县市区里最多的。这是绍兴历来就有尊师重教风俗的体现,更成为了柯桥区日后四海招贤、广纳英才的肇启。45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学业有成之后积极投身柯桥区的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正应了《毕业歌》里写的“今天我们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仅2020年,除了本土回乡的大学生,柯桥区一年就延纳了2.5万名莘莘学子。
高考制度之所以至今长盛不息,来自于这项制度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事实上,正是因为其“三公”特质,才促成了高考的强大生命力,推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有序流转,客观上推动了现代中国蓬勃向上的发展。
然而,高考也有“一考定终身”的残酷一面。很多杰出的人才往往不是考试场上的高手,这在科举史上也是不乏先例的。因此,近几年来,国家在扩大高校招生的同时,重点加大了对职校教育的扶持,同时再加上各类继续教育,现在,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在现实中已经破题,正所谓“人生道路千万条,高考不再是唯一”。
恢复高考已经走过了45年,当年纯属“凤毛麟角”和“天之骄子”的第一批大学生都已经退休或即将荣休,而更多的后学却在琅琅的书声中,在灯火通明的教室里一拨拨地向着高考发起冲刺。
世事看似轮回,事实上已今非昔比、有天壤之别了。也许当年的高考更多人是为了改变命运,而今,更多的人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
高考是一把向上的梯子,助力每个人走向新的高度,高考更是一条通向彼岸的道路,帮助每个人实现人生的理想。因此,45年前李秀实老先生高考作文《路》的命题,以先知般的睿智点出了高考的实质——一条路。
而今,2021高考正在路上,路,永远在你脚下延伸,而改变早已从你迈开步时开始。
明天,2021年度的高考就要拉开序幕。加油!所有的少年们,路在脚下!
来源:柯桥日报 图片由区教体局提供
编辑:许婷婷
审核:叶红
终审:邵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