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艺术只有走向大众,才真正具有生命力,非遗亦如此。近年来,柯桥区深化“非遗进校园”活动,重点开展越剧、绍兴莲花落等地方特色品牌文化在学校的普及传承,形成了“非遗少年”熟知传统文化、热爱家乡人文、宣讲柯桥精神的生动局面。
剪纸、童谣、越剧,在孩子们的身上更富童趣和生机,也为非遗带来了传承的火光。这无疑是一种双赢:当非遗走近青少年,传统就有了延续的希望;当青少年走近非遗,成长将获文化的滋养。
莲花落进校园,“曲艺娃”四登央视
“尺板的笃琴弦起,我一人上场唱台戏……”步入柯岩街道阮社小学,悠扬风趣的莲花落不绝于耳,无论是音乐课,还是大课间或者午休时间,总有一曲曲抑扬顿挫、风趣俚俗的调子萦绕相伴。孩子们时时沉浸在美妙的乐声中,耳濡目染。
别看阮社小学只是一所乡村小学,名气却不小,该校是全省首家非遗进课堂的学校,也是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传承基地”等称号。校内曲艺社团成员吴琼、吴京双胞胎姐弟更是“人气明星”,由他们表演的《酒乡莲歌》已经四次登上央视大舞台,那纯正的绍兴曲艺腔调,一颦一笑、一板一眼间,传递出传统曲艺之美,收获好评无数。
每周一到周五的早上和中午,曲艺指导老师祝可可都会分批指导学生,教授唱腔、形体、绍兴方言和打三敲板的技巧。学校还请来了曲艺名家汪嘉宝,创作改编了很多适合学生演唱的莲花落歌曲,如《老酒谣》、《跟着课本游绍兴》、《一颗米》等广为传唱。“汪嘉宝老师朗朗上口的戏歌,其中经典小快板的唱段,学生们都很喜欢。”祝可可笑着说,吴琼、吴京这对双胞胎灵性很足,有着会说话的大眼睛,吴琼开始唱得不太标准,每天回家坚持练唱,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时,阮社小学还精心打造了一个精致古朴的“莲花落陈列室”,将莲花落名人墙、演唱道具、服装等一一呈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从围墙到教室,从课堂到社团,曲艺氛围浓郁。“通过将艺术教育与‘非遗进校园’结合起来,学生既能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又能锻炼他们才艺方面的表演能力,在孩子们心里种下非遗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阮社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小百工”学习忙,非遗技艺进入校本课程
向外国友人介绍黄酒的历史、与外商进行黄酒贸易、探究黄酒生产中的科学原理……在鉴湖之畔,湖塘中学将黄酒文化有机融入课后服务拓展性课程。学校还请来“会稽山绍兴酒”的教授级高工杨国军给孩子们指导,组织语文、科学、社会等多学科教师编写校本教材《鉴水酿》,系统讲授绍兴黄酒的起源和腾飞、绍兴名人与黄酒的故事、黄酒生产中的科学知识等内容。
当阵阵酒香飘进校园,学校的黄酒文化课程也从校园走向社会。为了寻找民间黄酒艺人,学生们群策群力,拟定调查提纲、兵分多路、各显神通,深入黄酒小镇,走访鉴湖酿酒厂、会稽山酒厂,与黄酒酿造大师面对面,搜集到了丰富鲜活的资料。
学生们表演越剧时甩出的飞袖,如梦如幻;“越窑青瓷”的课堂上,学生们戴着围裙坐在转盘边,把陶泥塑造成想要的形状……近日,在平水镇中心小学“若耶少儿研究院”,“小小茶艺师”方梓宸正在日铸茗茶研究室里上课,她安静地温杯洁具、赏茶、投茶、试香、坐杯、悬壶高冲、出汤,一套动作已经行云流水。“每次学习泡茶技巧前,老师都会通过诗句来讲解古人与现代人泡茶方法及效果的不同,让人受益匪浅呢。”她指着研究室里随处可见的有关日铸茶的诗句告诉记者。
“为了教孩子们学茶艺,我自己也得课后‘狂补课’。”茶艺课任课教师宋珏是一名英语教师,因为对茶文化感兴趣而学习茶艺,主动申报开设茶艺拓展课程后,日常功课就多了不少:翻文献、查资料,深入了解关于日铸茶的诗句;访基地、进博物馆,学习有关日铸茶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故事。
“非遗传承课程不仅要开齐开足,还要上活上好。唐诗之路不仅仅是诗歌之路,它集书法、陶瓷、茶艺、戏曲民俗、神话传说等文史资源为一体。学校要竭尽全力挖掘这些文化中的教育价值,让孩子在这样的文化浸润中成长,获得更高的生命体验。”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活态传承让非遗更有生命力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于非遗项目的保护与扶持力度可谓空前。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让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感到欣慰,也为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持续注入了“强心剂”。
“非遗传承的未来在青少年、在创新。”区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王星记扇、越窑青瓷、绍兴花雕、戏剧服饰、陶塑、竹刻、藤杖等非遗项目足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底子”的从容与雅致。让非遗重新进入孩子们的生活,在日常中绽放光华,才是最好的传承与保护。
记者从区非遗保护中心获悉,目前,全区共有14个教学性非遗传承基地,其中市级基地8个,还有65个非遗社团:柯桥小学太阳花剪纸社团、华舍小学小梅花戏曲社团、杨汛桥中学王右军书画院、区职教中心传统面食制作社团、之江学院璞饮茶艺社团等,涵盖传统戏剧类、传统美术类、民俗类等非遗项目。
“现在,非遗进校园已经是一种常态化的教育和传承保护形式了。”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区通过强化国民传承、科学传承、创新传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大力开展地方特色品牌文化在学校的普及传承,既使学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大舞台,也让广大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只有当青少年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非遗才能不断蓄势,爆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近年来,区教体局广泛开展“地方戏曲进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书法进课堂”、“器乐进课堂”等活动,举办或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等已成为柯桥校园文化最精彩的组成部分,广受非遗文化浸润的柯桥学子们,不仅积极备战每年的省、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还在这些高规格的比赛中斩金夺银,尽显风采。
来源:柯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