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这是浙江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浙江实际,研究制定的体育、美育新时期发展方向。
其中,体育《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程、强化学生体能训练、培育地域特色品牌、健全竞赛体系、整合体教优质资源、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配强培优体育教师、优化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方面。美育《实施意见》主要任务内容包括: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完善教材和教学体系、创建本土品牌特色、传承地域传统文化、丰富美育实践活动、建设美育资源库、助建城乡美育共同体、科学实施学生美育评价、规范美育教师岗位评价、加强学校美育工作评估等内容。
“两份文件共同的特色是,都推出了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创新举措。”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实施意见》,体育要按照“共同富裕教育先行、体质提升近视下降”的要求,挖掘浙江地方传统体育资源,突出浙江地方特色体育内容。例如,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游泳、武术、龙舟、海岛运动、舞龙舞狮、围棋等优势特色体育项目,普及阳光体育运动,推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特色发展新格局。而美育也同样需要培育推广具有区域辨识度的学校美育品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挖掘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开设如丝绸、陶瓷、越剧、婺剧、畲族舞、木雕、石刻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学校美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双减’后,课后服务成为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阵地。这些突出地方特色的体育、美育项目也可以成为课后服务的有效补充。但是这些特色体育项目还存在缺乏相应师资的情况,需要各地尽快加强对现有体育师资的培训。”
具有浙江特色的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不仅于此。“体育<实施意见>中的推动课外活动课程化管理,支持和引导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每天增加1节户外活动课,列入校本课程计划。在课程组织形式上提出‘必学限学自选’的课程模式,推广‘学—练—评’一致性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等,都是我省的创新举措。”该负责人介绍,为了优化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浙江下一步将积极探索体育美育课程考试改革和学生体质健康、艺术素养测试方法途径,促进全面发展。
“孩子们在小学初中的体育课看起来数量不少,但到初中毕业时,却有不少孩子连一项擅长的专项运动都没有。”在宁波教育局安体卫艺劳处相关负责人看来,体育《实施意见》就是针对这样的体育课程现状,提出了推广“学—练—评”的课堂教学改革。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要学习、练习运动项目,还要通过参加比赛等评价方式来获得自己的体育综合成绩,真正掌握运动技能。“省级的方案主要是提供总体方向,眼下我们已经在研究两份<实施意见>的市级实施细则。”
在采访中,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描绘起两份《实施意见》逐步落地后的浙江省体育、美育目标前景。“到2025年,我省将达到学生总体近视率逐年下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的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处于全国一流。美育课程也将开齐开足上好,通过育人成效显著增强,让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按照既定目标,到2035年,我省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美育浙江样本、浙江经验。”
来源:中国蓝新闻
编辑:黄唯诚
审核:叶红
终审: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