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行第三天
古蔺行第三日,记者来到古蔺县黄荆镇的香楠村。在村口,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着“红军村”三个字显得格外醒目。一个村庄,以“红军”为名,源于长征时期留下的诸多红军英雄故事和革命遗址,逐渐成为当地铭记英雄过往、传承革命精神的地方。
在香楠留下红色传承
红军在这里留下了怎样的故事?在现场,黄荆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徐挺为我们细细讲述——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几十万重兵的包围下跨山渡水,驰骋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的围追堵截之间。1935年春节前夕,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九军团和军委干部二、三梯队一渡赤水,经贵州元厚出发穿越黄荆老林,翻越海拔1848米的“四渡赤水第一峰”虎头山,进入香楠坝,在火烧寨与国民党军队交战,取得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一场胜仗。
徐挺介绍电文石刻
红军村石刻
电文内容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
站在“红军村”巨石旁远眺,虎头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在巨石旁还有几块小石头,刻着红军执行战略转移任务过程中,在香楠村留下的数封电文及朱德总司令的战略部署内容。“两日放弃小路爬高山,宿营地粮食均少,群众亦跑光,部队是露营,吃粥亦不得饱。”电文的字里行间,都将红军当时的艰苦条件展现在眼前。
四渡赤水第一峰虎头山
“我研究红色故事已有二十多年,走访了香楠村的每一户人家。” 徐挺说,生在古蔺的他从小就对红军的故事充满了兴趣。“红色文化对我们有一种吸引力,它的精神能为基层的干部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那就是‘凝聚人心,服务群众’。”
已收集8000件展品
徐挺介绍,近年来,守着红军树、四渡赤水第一峰、雷打山战斗遗址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黄荆镇,开始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农旅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清晰地呈现出来,既保护“双色”(绿色、红色)旅游资源,又托起了产业发展。
村民徐永香是当地农业和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的带头人。徐永香致富不忘反哺家乡父老乡亲,自发出资出地打造了红色香楠记忆馆、香楠乡贤村史博物馆、香楠农耕文化馆等博物馆。
2017年,香楠乡贤村史博物馆正式开馆。走进古朴的博物馆,犹如穿过时光隧道。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花花绿绿的粮票、传统农耕用具等老物件,还能触摸到当年红军留下的物品和用具:红军驻地使用过的鼎锅、从井冈山带过来的扁担、在香楠村柏香树开仓放粮的响磊(原始碾米剥壳机)、香楠群众煮茶犒劳红军用过的石制火盆等。
红色香楠记忆馆展出的文物
这些零零碎碎、极具年代感的“老古董”拼凑成一部香楠村民日常生活的演变史,而那些红色物件也再次将人们带回红军四渡赤水时与村民共同生活、亲如一家的场景。
香楠乡贤村史博物馆墙上挂满了老照片
香楠农耕文化馆里的老农具
徐永香介绍,目前博物馆已经收集了大大小小近8000件展品,这些老物件很多都是他自己从各处搜集得来的。在徐永香看来,老物件不仅能够让大家找到过往乡村生活的影子,让乡愁有所安放,更能体现一代人勤劳奋斗的精神面貌,激励后辈奋勇前行。
“双色”旅游的齐头并进,也进一步推动了香楠村的乡村振兴。记者了解到,黄荆镇的旅游业在古蔺县算得上“头牌”,以前致力于发展“绿色”旅游资源,如今“红色”旅游资源也在迎头赶上,“双色”旅游也将继续为黄荆镇发展注入活力。
记者:黄启恒/图文 陈实/视频
编辑:元宵
校对: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