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进出、“刷脸”支付、“刷脸”考勤……在大数据时代,“刷脸”是一项非常便捷、普遍的存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刷脸”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近两年,柯桥一些小区推出了“刷脸”进出小区的服务,居民们凭借“刷脸”就可以自由出入,同时还能阻止陌生人随意进入小区,虽然好处多多,但也有居民担心,“刷脸”后自己的隐私是否会泄露。
记者了解到,除了小区,柯桥还有不少单位,也已将人脸识别作为员工进入单位或者考勤的方式。
李小姐在超市买完东西,习惯性地来到收银台前的自助结账设备前,将购买的商品一一扫码、结算、“刷脸”支付……省去了排队的等待,显得很便捷。她认为“刷脸”购物很方便,有时候收银队伍很长,但“刷脸”购物这里人却不多,能够节约时间。
不只是超市收银,打开手机银行APP,对准手机摄像头,眨眨眼、点点头……面部识别认证完成,大笔的转账就到达指定账户了,大热天省去了跑银行排队的烦恼。这种转账方式也为目前许多人所广泛使用。
“刷脸”带给人们方便快捷使用体验的同时,也因为直接捆绑个人信息,存在被滥用的漏洞和被侵权的巨大隐忧。作为一种生物识别信息,“人脸”具有唯一性、不可更改性,若不法分子利用这项技术非法攫取他人个人信息为己牟利,将对整个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最新法规出台堵住漏洞
为了堵住漏洞,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指出,“对于违反单独同意,或者强迫、变相强迫自然人同意处理其人脸信息的,构成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在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人脸验证、辨识或者分析,属于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针对一些小区物业强制业主“刷脸”的问题,司法解释明确,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建筑物管理人以人脸识别作为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出入物业服务区域的唯一验证方式,不同意的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请求其提供其他合理验证方式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保护未成年人人脸信息
伴随着人脸识别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未成年人的人脸信息被采集的场景也越来越多。未成年人的人脸信息一旦泄露,侵权影响甚至可能伴随其一生。因此,新的司法解释对未成年人的人脸信息保护进行了专门规定。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作出了专门规定:如信息处理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求信息处理者更正、删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信息处理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更正、删除。新司法解释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从司法审判层面加强对未成年人人脸信息的保护。
来源:柯桥日报
编辑:许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