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过酒坯”。
酒乡绍兴,不光酒的品种多、质量好,对“过酒坯”——下酒小菜,也颇有讲究。
旧时大街小巷林立的大小酒店里,便常备有茴香豆、五香豆腐干和茶油青鱼干这三种“过酒坯”。
而今,这些“过酒坯”仍然风行绍兴城乡,还成了外来游客的必尝风味。
“过酒坯”
122
爨(cuàn)筒热老酒。
“跑过三江六码头,吃过爨筒热老酒。”这是绍兴人在夸赞一个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的时候,常常喜欢说的一句俗语。
爨筒热老酒,其实是绍兴人沿袭至今的一种风俗。作为黄酒的原产地,绍兴人对喝酒自然也是颇讲究的。譬如,寒意天将老酒热一热再喝。这一方面有助于控制饮量,因为热酒易为身体吸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健身体,不至于因冷酒而影响肠胃。
酒店温酒的爨筒,用白铁皮制成,上大下小,恰似一个倒“凸”字形,规格一般为半斤、一斤半、两斤三种。
当客人落座、点定酒菜后,服务员便会高声吆喝起来,“张三来哉,元红一斤!”“几号桌酒好上哉,太雕两斤!”这绍兴话古韵古音,听起来像吟唱一般。片刻后,老酒与“过酒坯”便上桌了。
以前,以这种方式经营的酒店,接待的一般都是鲁迅先生所称的“短衣帮”。而今,人们怀旧,斯文人也是很喜欢去这类酒店的。
123
绍兴不仅是黄酒故乡,还是春兰故乡。
绍兴是我国最早人工培育兰花的地区,已有2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绍兴兰花素称越兰、中国兰,有200多个品种,以春兰为主。
越兰与兰文化在国内外兰界享有崇高地位。早在南宋时,大诗人王十朋在《会稽风俗赋并序》中,便称越兰为“国香”。历史上,有近30种知名兰花以绍兴人士命名。进入21世纪,在春兰故乡绍兴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兰文化节,吸引了海内外的大批兰花爱好者。
124
越中名人多爱兰。
晋王羲之与友人兰亭雅集时所作的37首诗中,不乏咏兰之作。
宋陆游作《兰》诗,借兰抒情。
明徐渭作《兰谷歌》,从勾践植兰写到右军爱兰,从《兰亭序》写到会稽山,充满了对家乡与兰花的感情。
明代张岱、清代李慈铭等大文人,也都有寄情寄志于兰花之佳作。
鲁迅先生在给山本初枝的信中说:“养兰花是颇麻烦的事,我的曾祖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盖了三间房子。”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还曾作七绝诗,以兰明志。可见,鲁迅先生出身养兰世家,他自己也一生爱兰。
125
春兰北开。
绍兴是春兰故乡,漓渚与兰亭是春兰故里。1900年出生于漓渚棠棣的诸涨富,自幼耳濡目染,爱上兰花。
13岁时,诸涨富就随舅父、育兰高手史月掌赴沪学习育兰。5年后,他单独为上海同丰金铺和恒孚银楼老板徐蒲荪育兰,使徐氏花圃名兰荟萃,他也借此成为沪上育兰高手。
1958年冬,应朱德之邀,诸涨富携女婿叶志庆在北京中山公园开辟兰圃,并于次年春在公园举行首次兰展,由此开创了春兰北开的新纪元,被誉为“中国兰将”。
126
绍兴市花。
兰花是花中珍品,色、香、姿、韵四绝。
作为春兰的故乡,爱兰、亲兰、育兰、艺兰,是越人的传统。
1982年,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做出决定,将兰花定为绍兴市的市花。同年,绍兴市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兰花协会。
而今,养兰赏兰,发展兰产业,弘扬兰文化,已经成了绍兴人日常生产与生活的一部分。
养兰赏兰是很高雅的事,制茶品茗也是如此。绍兴人喜欢的,就是这些高雅之事。
兰花展上,人们争相拍照
127
越人如茶,所以爱茶。
茶叶善处自然。她不与乔木争高低,总是淡定、谦卑地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她不与天时争强弱,一年四季郁郁青青,一派笑傲江湖的气概。她不与地理争优劣,在平地则扎根土壤而枝叶茂盛,处山坡则扎根岩缝而精神抖擞。她总是这样宽容、厚道、友好地与天地万物和睦相处,心甘情愿地做自然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分子,诗情画意地生活在自然大家庭里。
茶叶善解人意。她助人止渴养生,努力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要;她助人交友联谊,努力满足人们情理上的需要;她助人修身养性,努力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要。一个“茶”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个“木”,中间是个“人”,说明她充满人性,充满人情味,总是把人放在心中。
茶叶善待社会。她促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这样一种宁静、恬适、平和的社会生活。她养成了客人来了奉上清茶一杯这样一种真诚、友善、清和的社会习俗。她弘扬了人与自然、与社会要和谐,人自身也要和谐的社会风气。
善处自然,善解人意,善待社会,既是茶叶的本性,也是越人的本性。
128
绍兴茶业,久负盛名。
绍兴产茶,始于东汉,是我国最早产茶的地区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北人南迁,绍兴茶业快速兴起,并开始与儒、释、道结合。
隋唐时,绍兴茶业大盛。400位左右诗人在以越州为中心的浙东“唐诗之路”上,品茗唱和,传为佳话。茶圣陆羽在我国茶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著作《茶经》中盛赞:茶,“越州上”。诗僧皎然于越州首次提出了“茶道”的概念。
宋时,绍兴茶业旺发。平水成为集散越州内外茶叶的大集市,所产日铸茶,创炒青之法,开千古之宗。诸暨东白山一带的石笕茶,成为朝廷贡品。
元、明、清时,绍兴茶业绵延向前。有明代“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之誉的刘伯温,在《出越城至平水记》中,称绍兴南部山区“多美茶”,主人摆出了“茶、瓜、酒、食”招待他,茶被列为第一款。日铸雪芽,盛行京师,风行欧美,被称为“绿色珍珠”。
时至当代,绍兴茶业更是欣欣向荣,还培育出了中国现代茶业的奠基人吴觉农先生。
悠久的历史,使绍兴茶叶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绍兴茶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人文优势。
129
“茶道”的始祖与源头在绍兴。
唐代诗僧皎然,是茶圣陆羽的好朋友。他流传至今的25首茶诗,大多是在越州的剡溪、沃洲山一带写成的,足见他对越中茶叶的魂牵梦萦。
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他提出了“茶道”的概念,这在世界茶叶史上尚属首次。“茶道”一词,后来传到了日本,为日本人所学习、借鉴、运用。
皎然是人类茶道的始祖,绍兴是世界茶道的源头。
130
抹茶专著《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是宋徽宗赵佶所著的茶叶专论,其中大量内容与抹茶有关。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绍兴攒宫是宋徽宗的归葬地。900年前,抹茶文化从绍兴等地传入日本。
而今,绍兴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抹茶生产中心与抹茶文化交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