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扬悦读丨《绍兴有意思》㉚

2021-09-10 08:30:15  冯建荣 编辑:wangjun

291

绍兴师爷,多由世家。

鲁迅先生所在的周氏家族中,当过师爷的,有10多人,姻亲中也有若干人。

作为鲁迅先生本家的周恩来总理,其祖上的家族和姻亲中,也有不少人当过师爷。

会稽陶氏家族中,当过师爷的,有数十人之多。

这种师爷世家的成因,与书法世家一样,是由这个行业更多地需要口授心传的特性所决定的。

292

绍兴师爷,功德无量。

他们为国家留下了资治学说,为国度留下了绵延功业,特别是为国民留下了立身之镜。

他们通达事务、举一反三、妙于言论的好学精神,值得红尘社会的人们学习借鉴。

他们尽心、尽言、尽力的忠诚情操,值得浮躁社会的人们学习借鉴。

他们廉、慎、公、勤的律己品行,特别值得诚信与道德缺失者们学习借鉴。

他们遇事冷静善谋、处事灵活机动、做事留有余地的智慧,堪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其实,绍兴师爷这一人才现象,也是越人素养漫漫万千年的厚积薄发。

293

绍兴为何多名人?

绍兴乃天地钟灵之风水宝地,稽山鉴水赐予越人自然之灵性、特有之气质,亦使四方人士纷至沓来,乐而忘返,由寓而籍。

绍兴素称经济昌盛之鱼米之乡,此乃人才集聚、涌现之物质基础。

绍兴向为区域建置中心,此乃人才集聚、涌现之必备条件。

绍兴代有仰思乔木、见贤思齐、耕读传家之民风,书香门第受人羡慕,尊师重教几成时尚。

凡此四者,使绍兴名人蔚为大观,并终成独特之名人现象。

294

越人重教。

越人历来十分重视教育。越王勾践生聚、教训,以教育砥砺百姓,重教已见端倪。

东汉王充少年入读书馆,后又设塾授徒,可见境内办学肇始之早。

唐代越州已有书院之设。

宋及以后的历代守土者,多以兴学为己任,出资金,延名师,办府学,兴书院,范仲淹尤可代表。

明、清两代,今绍兴辖地内影响较大的官办书院有46所;民间筹资兴办社学、义学、私塾,蔚然成风;父母变卖田产供子女读书,妻子典当饰品供夫君求学,兄长做工挣钱供弟妹上学,也是屡见不鲜。

如此重教,也就难怪人才辈出了。

越人历来重视教育

295

越人重师。

越人十分重教,自然也十分重师。

书院、学堂一向重视延聘名师前来授业,便是一例。诸如朱熹讲学稽山书院,吕祖谦授业鹿门书院,王守仁主讲阳明书院,刘宗周授徒蕺山书院,蔡元培掌管府中学堂,等等。

如此重师,也就难怪名师出高徒了。

296

越人好学。

越地学子在尊师重教的同时,学习也是十分自觉、刻苦、勤奋的。

王献之依缸习字,孔子祛怀书自随,陆佃映月而诵,王冕佛殿夜读,陈洪绶白壁学画,黄宗羲鸡鸣就枕,蔡元培双胫藏瓮,等等,等等。

如此好学,也就难怪成名成家了。

297

汉有书馆,晋始官学。

上虞人王充在其《论衡·自纪篇》中写道:“充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这是越地有关书馆的最早记载。

王充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从他的这一记述来看,越地的书馆、学塾、私塾,想必已有相当的发展时间与规模了。

从汉时起,越地人才辈出、百业俱兴,想必是与书馆的兴起与发展有着直接关系的。

官民重教兴学,是越地的一大传统。东晋义熙八年(412),山阴人孔靖(字季恭)再次出任会稽内史。他于当地修建学校,督课诵习,会稽境内有明文记载的官学,由此而始。

298

州学、县学、书院始于唐,盛于宋。

越地最早的州(府)学、县学、书院,出现于初唐、中唐时期。州学建于城之北隅,嵊县县学建于县署东南,诸暨县学建于城西。

州(府)学得益于贤牧良守们的重视,于宋代后大盛。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府学大修后,占地90亩,誉称“浙东诸庠第一”。

见之于文献的最早书院,为建于唐开元十一年(723)的丽正书院。北宋宝元二年(1039),知州范仲淹于卧龙山西岗建稽山书院,明知府南大吉、萧良干先后扩建、重修。明嘉靖三年(1524),王阳明罢官回绍隐居,建阳明书院。明崇祯四年(1631),刘宗周在知府黄支持下,建证人书院。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知府俞卿创龙山书院。

由宋之勃兴,历明迄清,绍兴有影响的书院达46所之多。

299

越人似越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所谓“海岳精液,善生俊异”。

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越水,滋养了低调含蓄、不事张扬的越人。

春风化雨、滋润万物的越水,滋养了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越人。

静静流淌、默默无闻的越水,滋养了修身齐家、严于律己的越人。

开创源流、奔涌归海的越水,滋养了永争一流、不言第一的越人。

千百年来,越人正是在这种良风雅俗中生生不息的。

300

越人重才成风。

汉代会稽名宦严助、朱买臣等,从贫寒走向昼绣故乡,百姓歆羡其荣,“故其俗始尚文学而喜功名”。

汉代会稽郡守任延、张霸,以尚贤为治,故而“俗始贵士”。

东晋王羲之等雅会兰亭,曲水流觞,“故其俗尚风流而多翰墨之士”。

唐代元微之于越州与白居易唱酬往来,“故其俗好吟咏而多风骚之才”。

尚文学、喜功名、贵士子、爱风流、善翰墨、好吟咏、重风骚之民风习俗,既是越地人才辈出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越地人文荟萃的重要表现形式。

人才是红花,红花需要绿叶衬,红花需要环境衬。这普通百姓、民风习俗便是绿叶,便是环境。

热门评论
打开笛扬新闻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盛阅春来柯桥看望慰问一线教师: 关心关爱一线教师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021-09-09 20:19:59
柯桥举行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 赵如浪讲话 陈豪主持 朱晓董孟柏干出席 2021-09-09 21:56:33
尊师重教“学在柯桥” 领跑竞跑再创佳绩 柯桥区领导分赴各地走访慰问优秀教师和困难教师代表 2021-09-09 19:40:55
城市文明大家拍 2021-08-16 14:56:39
领跑竞跑•创建国家级 鉴湖旅游度假区在行动 2021-09-10 08:12:02
笛扬悦读丨《绍兴有意思》㉚ 2021-09-10 08:30:15
感谢有您 2021-09-10 07:58:30
致敬!柯桥学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2021-09-09 21:55:13
职业教育越来越“香”是大势所趋 2021-09-09 21:01:40
焦点关注丨部分窗口单位、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垃圾分类“流于形式、疏于管理” 2021-09-09 20:15:16
没看够!下载个笛扬新闻呗!
笛扬新闻 柯桥传媒集团 立即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