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8岁从零开始创业,用近40年的奋斗实现了企业和个人价值的升华;她的创业故事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写入书中,被誉为“没有资本的企业家”;她在疫情面前和时间赛跑,努力建成最好的防护服生产线……她就是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
徐爱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柯桥南部山区王坛镇。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她从1983年的一台缝纫机起家,花了近40年时间使一个仅仅拥有一台缝纫机的服装加工店,发展到今天集运营服装品牌、商贸流通、金融投资和大健康产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集团企业,并连续三年进入“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企业”。
如今,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徐爱华把企业从集团多元化经营,慢慢调整到把主业聚焦于制造业。“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高质量发展,聚焦细分领域,做好‘专精特新’,去填补国际国内一些空白的领域,目前发展势头非常好。”徐爱华告诉记者,集团下属“绿萌健康科技”就是传统纺织的升级版。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引入数字化技术、提升品质管理,眼下,企业的发展已经驶入了“快车道”。同时,她瞄准了大健康产业,已签约落户绿萌健康未来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对已有产品精耕细作,争做大健康产业产品的“隐形冠军”。
“从来没感到苦,创业就是这样,奋斗就该如此。”回首近40年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徐爱华如是说。的确,从内销到外贸再到内外并重,从服装纺织到地产开发再到资本运作,敏锐而幸运的徐爱华几乎踩准了时代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也因此成为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丝特·迪弗洛两位学者在其最重要的著作《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企业家。
无论是起初“富起来,让家人过上好生活”的家庭责任和担当,还是如今“强起来,与祖国同频共振”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这背后,都折射出徐爱华对家乡、对时代满满的感恩和大爱。她也一直坚信,“企业家的理想只有与国家、民族的事业结合,才有更大的价值。”
突如其来的疫情,徐爱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她不分昼夜,四处寻找设备和原料辅料,从无到有,用13天搭建生产线,生产出首批防护服。日产隔离衣(含防护服)100000套、口罩100万只,无偿运往武汉等抗疫一线,企业被誉为“战时状态的军工厂”。
“我是农民的女儿,回报桑梓、反哺社会,这是我的使命和初心。”徐爱华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历年来,她带领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乡村振兴、山海协作等,累计捐款捐物数千万元,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企业改革十大杰出女性”“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风云浙商”等多项荣誉。
来源:柯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