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轩丨批评不批评只有一条标准

2022-07-20 14:08:55  编辑:fengdi

最近读《习近平浙江足迹》,不少细节非常动人。其中,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两次批评了人,一次没有批评人。

一次批评是,习近平同志某次下乡调研,虽然此前省委规定领导下乡不能迎来送往,但是有位地方主要领导依然出现在高速公路出口。习近平同志远远看到后,在车上就严肃批评了这种做法,并嘱咐司机不要停车。在随行同志的建议下,才让这位前来迎接的地方领导上了车。

没想到习近平同志在车上又当面批评他不遵守省委规定,告诉他有空不如接待上访群众、批阅文件。车厢里的空气一时仿佛凝固。随后,习近平同志又严肃叮嘱随行的工作人员,有了规定,必须落实到位,对这种违反规定“迎来送往”的行为,一定要搞好督查。

刚来浙江工作,大家就感受到了习近平同志求真务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另一次批评是,2005年,习近平同志去看望台风受灾群众,一户户地看望灾民,行程结束时已经很晚了,去往下一个点的路程还要一小时。陪同的当地领导建议先回市里吃饭,第二天上午再去。

习近平同志听到后皱起了眉头,神情严肃地说:“怎么只想到自己回去吃饭,灾民有没有吃饭,有没有安顿好,我们不去看一下能放心吗?”最终坚持当天晚上赶去下一个地方。

笔者注意到,在下基层调研的过程中,每次遇到影响工作作风、不利于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习近平同志就会明确予以纠正,有时还会严肃批评,越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的做法,在习近平同志这里就越会吃力不讨好。久而久之,赴基层调研在吃、住、行上都形成了不少简单简朴、一切从简的规矩。

2012年12月4日,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已经提出了类似的要求。这些要求中蕴含的思路理念与后来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涵一致,塑造了一个党的风貌和品格。

同样令人思索的是,本以为不会挨批评的人挨了批评,但以为自己会挨批评的人,反而没有挨批评。

《习近平浙江足迹》里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5年,习近平同志到武义县后陈村调研。刚一下车,就有位老人家拦住了他的去路,原来是“拦访”。习近平同志承诺一定会给他答复。

老人离开后,当地干部都生怕要挨批评。看出大家的紧张,习近平同志主动挑起话题,接下来的一番话却出乎大家的意料。

“不要紧张,这些情况,其他地方也有的,我当县委书记时也碰到过,没关系。有上访,要实事求是了解,能解决的,就要解决;即使不能解决的,也要向老百姓解释清楚。如果该解决的不解决,这就有‘关系’了。”

这番“感同身受”,让大家一下子放松下来。

为什么批评?又为什么不批评?

仔细品味这三个故事,不难发现,无论习近平同志是批评人还是不批评人,背后的标准只有一条:是否脱离群众。

搞花拳绣腿、做表面工作,意图通过作风漂浮、哗众取宠来表功的形式主义就会挨批评;漠视群众利益、轻视群众需求等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做派也会挨批评。

而不遮遮掩掩、不隐藏矛盾,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摆上台面,真正直面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不敷衍的行为,习近平同志反而能理解。

批评人与不批评人的三个小故事,说明习近平同志对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深恶痛绝,他始终关心民生冷暖,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的求真务实、为民情怀直接带动了浙江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永远不要脱离群众,这是习近平同志留给浙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也是浙江干部最鲜明的底色和上下求索的情怀担当。






来源:浙江宣传

编辑:冯娣

审核:陈芳

终审:沈旻雁

热门推荐
中新网专访丨新时代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共富?浙江柯桥探索县域智慧 2022-07-20 09:09:55
心系一线 致敬坚守!柯桥区领导开展高温慰问“送清凉”活动 2022-07-18 19:32:48
喜讯!全省这项评选,柯桥区融媒体中心荣获一等奖! 2022-07-19 10:11:10
高温下· 记录 2022-07-10 21:17:10
亮晒成绩单 比拼半年红 2022-07-13 15:47:57
浙江新闻聚焦丨“监管+执法”这道题 柯桥这样作答 2022-07-20 10:50:21
之江轩丨批评不批评只有一条标准 2022-07-20 14:08:55
实干争先,为璀璨星城建设增亮点 2022-07-20 12:30:52
紧盯高频执法事项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2-07-20 11:27:38
截至7月19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022-07-20 09:54:03
没看够!下载个笛扬新闻呗!
笛扬新闻 柯桥传媒集团 立即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