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现在是2021年,我们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
在2020年这个极不平凡的年份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三个率先”勾勒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的鲜明特点,“三个收获”提高了全民的凝聚力、向心力,三大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们通过3个社区记录成都高新区发展变化的第4年。在这一年里,高新西区“5+2”区域所在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活力强劲,实现逆势向上;高新南区的天华社区以国际化社区和产业社区建设为经纬,共商共建共享;而随着高新体育中心、成都首个TOD陆肖站的建设,多条地铁线路的开通,中和街道这个极具历史、文化记忆的城市社区,将在今年大运会期间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从今日起,我们将推出三期《微观编年史》,邀您继续聆听高新的故事。
故事的第一期,我们来讲述高新西区5+2区域逆势上行的2020年。
▼
【MCH】高新西区微观编年史:不断补齐人城境业融合“拼图” 2020高新西区产业社区优化转型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聚集区之一,43平方公里的成都高新西区承载着英特尔、富士康、京东方等产业龙头,“5+2”区域就置身于这片热土之中。
2020年,成都高新区针对企业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助力企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7.2平方公里的“5+2”区域,成都高新西园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并实现首票实货通关,拓维、普锐特、锐思环保、立航、好医生等企业项目投产,都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气象。
而将视野放大到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西区),更能感受到这种向上的势头。
上扬
进出口总额今年破4000亿
成都高新综保区近三年稳居全国第一
2020年12月4日,成都高新西园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西园综保区”)首票实货进出区通关成功。西园综保区位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核心区域,是成都高新区内的第二个综合保税区,将成为成都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的新载体,进一步促进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及外贸发展。
西园综保区 资料图
一直以来,综合保税区都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全省首个综合保税区,2020年1-11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4414亿元,逆势增长27%,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9%,稳居全国综保区第一位,已成为促进成都市乃至全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平台。
这一傲人成绩,成都高新综保区内的企业最有感受。
“2020年是特殊并且充满巨大挑战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德州仪器成都制造基地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回忆起过去的一年,德州仪器成都制造基地总经理陈泰祥有感而发。
“一方面为了保护员工生命健康的安全,我们在成都高新区及电子信息产业局的指导下成立了防疫应急小组,制定各项防疫措施,保障员工和在厂承包商的健康,防控经验还被成都高新区认定为最佳案例,分享给其他企业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医疗客户需求空前迫切,我们立刻调整生产任务,所有生产线资源都用于制造医疗应用相关芯片。各部门密切配合,随时待命,优先向医疗客户分配。”陈泰祥说。
陈泰祥介绍,成都高新区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同时,积极安排部署各项防疫措施,确保了平稳生产,使得德州仪器成都制造基地2020年产值创下新高。“同时,成都高新区在对外经贸领域,率先试点探索政策‘免申报’兑现机制,免除企业申报需提交的工商、税务及大量业务单证等各种申报材料,变‘企业申报’为‘主动送政策’,从为企业减负的角度出发,大胆创新,为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提供高效、快捷、低成本的政策兑现机制。”
贴身而主动的服务,让企业的经营变得高效而便利。
除了德州仪器,成都高新综保区内英特尔、鸿富锦等企业产值均创新高,成都高新综保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仅用了10个月便突破了4000亿元大关,牢牢占据了全国综保区第一的位置近三年时间。
宜业
“政策+产业”双配套
行业龙头和创业者加速聚集
在陈泰祥看来,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西区)是“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宜业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回望过去一年,许多重大时间节点似乎都能印证他的看法。
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重大事件节点:
• 3月,总投资130亿元的8个环电子科大集成电路重点项目在高新西区集中开工;
• 4月,总投资231亿元的25个电子信息产业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推介会上签约,其中15个落户成都高新区;
• 6月,总投资100亿元的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中心落地成都高新西区;
• 7月,成都高新区出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专项扶持政策;
• 8月,总投资254亿元的多个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攻坚重大项目落户成都高新区;
• 9月,总投资150亿元的8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在高新西区开工;
• 12月,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出光兴产在国内设立的首家OLED发光材料制造基地在成都高新区正式实现量产……
电子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资料图
产业的聚集,政策的扶持,让企业对在成都高新区投资兴业更有信心。
64岁的美国人白杰先,2018年在成都高新区创立了成都矽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矽能科技”),致力于半导体企业的孵化。
“2020年对于矽能科技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成都高新区获得了诸如‘一企一策’等政策的强力支持,吸引了11家新项目入驻,共吸引投资额近4000万元。”
白杰先认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生活环境正不断优化,同时高校众多,适合做研发。“这里拥有华为、英特尔、宇芯等集成电路重点企业,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也有成电国际创新中心、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这样的科研平台。在这样的一个产业发展环境下,矽能科技也将成长为优秀产业孵化平台,能够逐渐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向成都高新区聚集。”
宜居
职住平衡、人城产深度融合
产业社区正在焕发新颜
12月,清水河生态公园早已正式开放,缓缓流淌的清水河水光潋滟,可进入、可参与的生态绿道与绿植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体系,吸引附近不少居民前来游玩,同时这条绿道还在不断向东向西延伸。
清水河公园 资料图
一旁的人才公寓已经“褪去”绿围,露出真颜。
人才公寓
产业园区的竞争,正在从产业集群的竞争转向人才的竞争。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成为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一环。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区域产业、生活等功能性配套建设及形象提升工作要求,成都高新区策划实施一系列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项目,持续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功能区配套能力。
“2020年我们启动实施15个公服配套项目,包括晨风片区公建配套项目、先进功率公司二期项目外电网配套建设工程、综合保税区B区提升改造等项目,已完工14个。”
部分公服配套项目进展:
• 已开工建设面积约8.77万平方米的集成电路高端人才公寓,计划于2022年9月全面完工。
• 占地约222亩、建筑面积约35.6万平方米的西区人才公寓已开工建设,总体进度已完成70%,计划于2021年6月全面完工。
• 围绕打造15分钟生活圈,推进上锦颐园社区用房、天骄西路社区用房等6个社区综合体项目。
部分公园城市项目建设进展:
• 清水河(绕城高速-德富大道)河道改造工程基本完工。
• 合庆里等产城融合项目正加快前期招标、施工准备工作。
• 清水河环电子科大人行景观慢行绿道系统项目已开工建设。
不断提高的功能复合率和宜业宜居度,让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更加凸显了职住平衡、“人城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特点。
“我们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助力实现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的目标,为成都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贡献高新力量。”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物专访
西园街道天全社区工作站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江昊天:
转换工作重心 全心服务好企业和居民
随着西园街道社区区划的调整,天全社区工作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江昊天从曾经的三号苑社区工作站调到了现在的职位。谈起工作的变化,他最大的感受是“更忙了”。江昊天说: “工作站辖区有8.2平方公里,但目前就只有9名工作人员,人手非常紧张,每个人每天的工作强度很高。”
工作中的江昊天
伴随社区区划调整而来的,还有工作站工作内容的变化。“过去我们主要是服务居住在高新青年公寓内的企业员工们,现在我们要转换工作的中心,在服务好员工们的同时,也要与辖区的企业加强联系。”江昊天举例说,他现在的工作内容包括基层党建、群团、开展文化活动等。
“做好基层组织工作,就要加强与辖区企业之间的联系,不能只停留在传达文件精神上,要多走访多了解。”在江昊天看来,服务企业与服务居民不一样,企业需要的是专业化的服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资源整合的能力,才能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新的挑战。”
2021年,工作站又将开启一段新的征程。对于未来,江昊天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大,大家共同把辖区的企业和员工服务好,为成都高新区的GDP增长作出更多贡献。”
记者:黄启恒
摄影:梁磊 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
制图:胡秦
编辑:向财霞
校对: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