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有一个雄心:办好一场体育盛会、托起一座国际都会。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戴闻名
编辑金明大
成都锦江区锦江公园自行车赛道(王进/摄)
从远处眺望,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宛如从天而降的银色飞碟。飞碟的穹顶,是一只用12540块彩釉玻璃拼出的熠熠生辉的“太阳神鸟”。
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商周时期环状金饰“太阳神鸟”,内层为等距分布的十二道旋转齿状光芒,外层是四只首尾相接、循环飞行的神鸟。它是古蜀人“向往太阳、梦想飞天”的图腾,也是今天在成都处处可见的城市标识。
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屋顶的这只“太阳神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只太阳神鸟图案,相当于把商周金饰放大了近270万倍——3000多年后,成都人有一个雄心:办好一场体育盛会、托起一座国际都会。
机会来了
2022年被称为中国的“超级体育年”: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三场国际大型体育赛事,都将集中在2022年依次举行。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之后,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目光,就将聚焦于2022年6月26日在成都闪亮登场的第31届大运会。成都也成为继北京和深圳之后,中国大陆第三个“大运之城”。
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幕的北京大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次预演。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派出265名运动员组成的庞大阵容参加了全部12个大项的比赛,为北京后来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飞人”刘翔正是在北京大运会拿到了个人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世界性比赛冠军。
10年后,2011年的深圳大运会,也是深圳市首次承办的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助推了年轻的深圳从“世界工厂”跃升为宜居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11年之后(成都大运会因全球疫情从2021年推迟至2022年举行),成都的机会来了。
成都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大运会对成都来说是个体育大事件,历史上很多名城都是因此“事半功倍地实现了城市能级和影响力的跨越式提升”。比如,美国洛杉矶和亚特兰大、西班牙巴塞罗那。
在他看来,由成都接棒举办大运会,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选择。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推动成都从以前的内陆城市,变成了中国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大运会接力棒经由首都北京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交到成都手中,这样的空间拓展轨迹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走向纵深的轨迹。”陈志说。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综合部策划处处长廖三怡认为,大运会来到成都,背后有国家战略的考量,也缘于成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格局的提升,“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历史的必然”。世界关注中国的视角,也将由此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坐标性城市”,走向成都这样的西部新兴城市。
办赛营城
2019年3月1日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与国际大体联执委会正式签署了大运会举办合同之后,成都就踏上了一场日夜兼程的“办赛营城”之旅。
大运会是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的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素有“小奥运”之称。而相较于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5-7年的筹备时间,成都大运会只有不足3年的准备期,全部场馆必须在2021年4月前建成,是名副其实的与时间赛跑。
开幕式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和大运会篮球馆凤凰山体育公园承建方是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其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彪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两座大型场馆充分体现了“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和成都特色”。
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是国内唯一的正圆形体育场。2021年7月,它更因为全世界最大的“太阳神鸟”拼图和亚洲最大的体育场馆玻璃屋面等高难度黑科技,入选“40个中国新地标”并登上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建造》。
凤凰山体育公园则是成都最大的“盖碗茶”——足球场是茶碗,体育馆是茶盖,下部的大平台是茶托。有朋自远方来,品一杯盖碗茶,体现了成都人的待客之道。
“这些成都元素,必将让全球运动员和更多的人认识成都、来到成都、爱上成都。”李彪说。
两座黑科技含量如此之高的超级体育场,都是短时间竣工的。
凤凰山体育公园总建筑面积约45.6万平方米,由一座6万座位的专业足球场、一座1.8万座位的综合体育馆及其他配套设施组成。综合体育馆(篮球馆)还暗藏了一个亮点:球馆下方铺设了一套制冰系统,最快6小时就可以实现“冰篮”场地快速转换,成为专业冰球馆。
中建八局西南公司项目经理刘火明坦言,2019年3月接手这个任务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工期。
“在短短730天内完成如此体量的运动场馆建设,平均每天超过4000人同时施工作业,春节也在加班。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成都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刘火明说。
这两座超级体育场,加上新建改建的其他运动场馆,使成都体育设施能力可媲美一线城市,为未来举办更高级别的国际单项和综合性赛事打下了硬件基础。
位于成都东部副中心龙泉驿区的东安湖体育公园的建设,还将成为引领成都东部新区建设的“桥头堡”,刻画出新的城市东西向中轴线,助推成都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打开面向未来的发展新空间。
中国大型赛事领域资深专家、成都大运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徐达说,成都是大运会创办以来第一个全面规划“赛会遗产管理”的主办城市,也是他参与大型赛会筹办20年来“走在赛会遗产管理方面最前沿的城市”。
成都金堂县龚家山绿道(卢哲平/摄)
大运惠民
大运惠民,是成都大运会从筹办之初就坚持的理念之一。
廖三怡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大运会的举办理念是“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前面三个词也最终都会惠及到每个成都市民头上”。
比如,场馆建设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绝不浪费,而且尽量考虑到了地区均衡性,保证未来所有市民都能就近使用。大运村则直接设置在成都大学内,赛后可以直接由大学生使用。
2021年6月26日,距离大运会开幕一周年之际,成都正式发布了《成都大运会惠民行动计划》,宣布将开展大运品牌、环境、场馆、文化、服务五大惠民行动。
比如“大运场馆惠民”行动,要求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大运场馆对外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同时在确保场馆设施不受损坏及保障赛事活动的前提下,场馆可适当承接演唱会和商业活动等,让体育圈层之外的市民同样能够进入场馆,感受“体育+文化”带来的幸福感。
“盖碗茶”凤凰山体育公园,在大运会后将积极引进世界顶级水平的体育赛事和艺术演出,有望成为“鸟巢”和“水立方”式的城市体育与娱乐地标。
更重要的是,对体育健身的热情,正在大运会的助推之下,潜移默化地融入成都人的生活日常。
大运会执委会特别注意到了2020年抖音统计的一个数据:成都人对于体育的关注度首次超过了麻将,对于最爱的体育项目篮球的关注度超过了火锅。对于热爱“吃火锅、打麻将”的成都人来说,这个改变可谓相当深刻。
据成都市体育局统计,截至“十三五”规划末,成都体育场地共建成5.5万个,仅2020年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就已免费或低收费接纳锻炼人数425.65万人次。“赛事名城、运动成都”正成为新的城市品牌。
打好“熊猫牌”
距离大运会开幕还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除了紧锣密鼓赛事和防疫安排之外,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正在集中规划的一件大事,是文化交流。
“我们希望,成都能够在当今的全球疫情和隔离状态之下,通过国际赛会促进全球文化交流。”廖三怡说。
成都手中的“文化名片”众多,作为全世界离大熊猫核心栖息地最近的城市和全球唯一一个既有圈养大熊猫又有野生大熊猫生活的特大城市,成都的“王炸”,自然还是熊猫。
大运会吉祥物就是熊猫“蓉宝”。与“冰墩墩”不同,它是一只“火宝宝”——原型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熊猫“芝麻”,面部构思参考了川剧脸谱样式,耳朵、眼睛、尾巴呈现火焰状态,代表大学生的青春热血和成都人热情似火的性格。
随着大运会临近,“蓉宝”也开始踏上了出圈之路,话题热度上升,一些系列的商品接近售罄。
但成都显然未满足于此。“冰墩墩”成为北京冬奥会“顶流”之后,大运会组织者们深入思考:怎么让“蓉宝”也“顶”起来?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熊猫故乡打好“熊猫牌”,借大运会再度巩固提升成都的“熊猫力”?
正如国际奥运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所言:“大运会和成都将成就彼此。”成都大运会和成都,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