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还有更多的“比亚迪”与成都碰撞出火花。
7月7日,成都市举行产业建圈强链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第二季),25个重大项目集中落户成都,协议总金额838亿元。当天,成都还与TCL、戴尔等多个制造业“链主”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从此次集中签约项目来看,聚焦“链主”企业、聚焦制造业,是不容忽视的两大特点。25个重大项目中,按投资主体划分,链主企业投资项目15个;按性质划分,先进制造业项目达21个。
为何会聚焦“链主”企业?成都的制造业发展历程中,一直有个“行业神话”,那就是“英特尔”的链主效应。全球IT巨头英特尔落户成都后,凭借其对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强大的带动力,带动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万亿级。
产业建圈强链,是城市在释放政策效应,激活更多“链主效应”。
把企业的招引、落地、建设、投产、面市视为一个周期,成都对于“链主”企业的聚焦,贯穿于整个周期。
一个例子就是7月5日至6日,成都市党政代表团前往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的学习考察。在学习城市经验做法之余,党政代表团特意深入到企业,开展企业交流和投资促进活动。而他们选择实地考察的企业,是海康威视、新华三集团。其实,这两家企业都与成都颇有渊源。海康威视是成都大数据产业建圈强链的“准链主”企业;新华三集团则建设了成都市政务云、成都高新区城市大脑。在企业恳谈会上,还出现了吉利集团等成都的“城市合伙人”的身影。
学习交流以数字化牵引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做法,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听企业谈感受、提建议……从“链主”企业的需求和经验中,成都要扩宽的是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在识别城市制造业发展气质时,还特别要突出龙头企业的引领。事实上,这是一项技术活,精准识别是拉开差距的关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武良成在谈到制造强市时提到。武良成认为,疫情让实体产业承压,传导下来,千行百业的经营都将受到影响,制造业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就业的需求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此时重提制造强市,也将决定区域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