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高新 · 文化
当我们仰望艺术,
艺术就在高处。
当我们亲近艺术,
才发现艺术就是我们的生活。
这个周末一场名为“见山”的艺术收藏展
在成都高新区展开。
通过艺术的形式,还原生活之美。
展出时间地点
展出时间:
6月22日—9月22日
10:30-22:00
展出地址:
成都高新区仁和新城4楼4楼419号
仁和·南谷艺术馆
门票:
免费进入
见山展将展出20余位重量级艺术家的艺术原作,既有"东方之笔"的张大千,又有当代艺术家周春芽、何多苓、罗中立;既有中国前卫油画家“四大金刚”之岳敏君、方力钧、张晓刚,又有清初六大家“四王吴恽”之中的王翚、王原祁……这些重量级大家的作品,都贯穿着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思考,又在中西方美学之间游走自如。
展览分为三个篇章——山水、人文、家园,
从风景到人文,从写意到抒情,
让观者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赋予一场独特的“见山”之旅 。
序篇: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见山艺术收藏展以“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作为展览的起首和统领,
传递出一代国人的艺术情怀和家国情感。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清黄千人原绘,清佚名增补、清嘉庆间蓝绿拓本
见天地-山水篇
山水画境,见天地。
盛茂烨、王翚、王原祁的国画真迹让人俯首称奇。
近现代大家朱德群、庞均的画作则让人感受到
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火花。
庞均《一江春水千帆过》▼
《一江春水千帆过》全作长逾七米,尺寸之大带给观者压倒性的震撼,但用色上却流露着含蓄雅意。在于庞均而言,灰色是专属于中国山水景观的一种颜色。细腻变化的灰色系营造出中国山水画般云烟缭绕的画境,尤其于远景的处理上,灰色的运用更显奥妙。
朱德群《沁园春.雪》▼
朱德群此作运用层层堆叠的感觉,创造出积雪深厚,终年不化的雪山景象。绿色及红色的色块,精巧地点缀在白雪中,使画面更加生动,演绎出《沁园春•雪》雄伟壮丽的山河意境。
更多作品欣赏——
岳敏君《迷宫系列-瘦秀透皱》▼
罗中立《佛罗伦萨》▼
吴冠中《小品》▼
山水篇收录了周春芽《花飞莫遣随流水》、张大千《鱼乐图》、盛茂烨《秋山暮霭图》、张晓刚《红梅》、石鲁《华岳松风图》、周春芽《桃花》、陈子庄《石壶多子图》、朱德群《沁园春.雪》、方力均《无题》、岳敏君《迷画系列-瘦秀透皱》、王翚《风雪运辆图》
见众生-人文篇
虚怀若谷,见众生。
在画家眼中,世间万物皆有不可名状之美。
何多苓、程丛林、罗中立的画作关注最平凡的人,
大巴山的农民、彝族人民的生活日常
成为了他们艺术表达的媒介。
张大千、林风眠则通过画作探寻一种
超乎技法、跨越古今的个性表达。
罗中立《牧归》▼
一日工作将尽,牧女将牛儿赶进栏舍,动态中其实隐喻着一段休憩的开始。这种画外之意是罗中立作品常给人的深刻印象。作品中吸收了一些民间特色,编织的画法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让画作更具有饱满度与民族色彩。牧牛少女手持牧鞭,牛则卷翘尾巴予以回应,画作生动,色彩明快,真实再现了牧民生活的质朴趣味。
张大千《仕女图》▼
更多作品欣赏
林风眠《蓝衣女郎》▼
何多苓《今晚要下雪》▼
人文篇收录了张大千《清溪独钓》、罗中立《佛罗伦萨》、王原祁《匡庐图》、罗中立《欧河》、吴冠中、彭先诚《明皇幸蜀图》、罗中立《补破网三》、罗中立《加油站》、张大千《观瀑》、林风眠《蓝衣女郎》、程丛林《阿米子与羊》、罗中立《牧归》、张大千《倚柳春意》、何多苓《今晚要下雪》、罗中立《过河系列之二》、张大千《仕女图》
见自己——家园
返璞归真,见自己。
借由大家的艺术作品,
洞见自己,回归本心。
你才会发现,艺术与生活之间本就没有鸿沟,
返璞归真,才能看见自己。
罗中立《梳》▼
大巴山的农民就像沙漠中的骆驼,忍得气、挨得饿,那里的老人和小孩,都有一种类似骆驼的温良、漠然的眼神。他们的生存状态、行为方式有地域的味道,是中国农村的缩影。
更多作品欣赏
吴冠中《小品》▼
家园篇收录了罗中立《梳》、《地下室二人》、《盘算》、《碾磨的农妇》、陈子庄《斗方》《雏鸭》、罗中立《欧-建筑》、袁远《彼岸3》、吴冠中《小品》。
趁着周末,让自己休息一下
在艺术中找到真正的自己吧!
来源:仁和·南谷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