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区财政局获悉,今年5月,该局开展第二轮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招标10亿元,区内共有25家银行参与投标,最终中标21家,中标率达84%。其中,浙商银行取得中标金额2.5亿元,在各家银行中排名第一,但是,浙商银行所给出的利率却不是最高的,此意为何?
众所周知,财政资金由于具备周期长、数额大、稳定性强等特点,一直都是银行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以来,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发展,在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中,“银行本身对当地经济的扶持力度”该考评项的权重提高了,且“企业贷款利息减免情况”成为一项全新的指标引入到了财政资金招标中。
“此次招标,新增实体经济贷款额考评项仍是评审的主要权重项。”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浙商银行为例,其中标金额2.5亿元,排名首位,主要得益于其在2019年第4季度新增实体经济贷款额的指标远远领先其他银行,足可见我区财政资金存放以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贡献度为首要考量因素。据悉,本期中标银行在上个评标区间,累计新增实体经济贷款额超过40亿元,核销不良贷款额1.25亿元。
那么,各考评项之间权重发生变化,且新增“企业贷款利息减免情况”考评项,这样的招标变化有何意义?
“发生这样的变化,其现实意义是非常明显的,相当于我们构建了一个良性循环的 ‘可持续生态圈’。”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财政资金的竞争性存放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此次招标过程中,无论是将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评标权重提高,还是新增“企业贷款利息减免情况”指标,其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合理让利,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为企业复工复产“靶向输血”。企业解决了融资问题,反过来又是创造税收的“优质主体”。这样一来,财政资金存放撬动金融力量“反哺”地方经济的“闭环”就形成了,而且是良性的、可持续性的、符合发展规律的。
此外,通过签订“一份廉政承诺”、构筑“一个闭环体系”,区财政局拧紧公共资金管理“阀门”,构建全链条闭环管理,打造阳光无菌的竞争环境,将招标公告发布、中标结果发放等环节全部接入线上,实现关键环节全程留痕,多措并举调动金融力量反哺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黄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