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至2025年,对于每一个关心和生活在成都高新区的你来说,心目中的成都高新会是什么样?你对成都高新区未来5年的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生态宜居、文化教育有什么新的期待?一起来看看这些成都高新区的奋斗者们是如何展望未来的吧!
11月27日,成都高新区“展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我为成都高新献良策”主题征文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共评出一等奖作品5篇,二等奖作品10篇,三等奖作品20篇。获奖作品将在成都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编制中被积极吸纳。
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成都高新区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等社会各界,开展“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活动自9月21日正式启动以来,先后收到有效稿件100余份,稿件内容涵盖了谋划高水平创新生态体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国际消费城市建设、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等诸多方面。11月9日至20日,按照评审规则,成都高新区邀请来自成都市政府研究室、四川大学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评审小组,从稿件的科学性、创新性、示范性和应用价值等多方面对投稿作品进行初评、复评两轮评审,最终评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
一等奖作品(5篇)
王海《新时代成都高新区发展建言十策》
李方春《成都高新区动漫影视产业发展建议》
李永才《碧水蓝天润珠玑——成都高新区的文化选择》
杨皎《以产业生态圈为载体 以精准专业服务为抓手,加快推进本土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于航《迎接新挑战奋斗新时代赢得新胜利——关于“十四五”期间成都高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锚定区域性、支撑性、源头性、引领性产业大平台,推动建设中国(西部)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金融创新中心、上市辅导中心、大数据中心等四大平台,“拎包入驻”模式引进集聚国际国内优质高校设立创新与教育平台,引进建设一批院士工作室、诺奖获得者工作室等。
——王海《新时代成都高新区发展建言十策》
◆与四川大学、四川传媒学院、成都大学等拥有动画专业的院校共建,进行人才联合培养,通过设置奖学金,开展企业行、参与项目实训等方式,打造“产一学一研”一体的教育模式,为动漫从业者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和多层次的教育平台。
——李方春《成都高新区动漫影视产业发展建议》
◆鼓励企业面向文博领域提供研发服务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引导文化企业充分运用5G、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借助明星企业,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动漫、影视、全景直播、新媒体、旅游等细分领域的应用,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
——李永才《碧水蓝天润珠玑——成都高新区的文化选择》
◆健全“产业链”,突出药品全生命周期培育,建立健全生物医药上下游产业体系,将CRO、CMO、药品生产企业、GLP、GCP、科研院校、临床机构等链接在一起,打造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为仿制药和创新药发展赋能。
——杨皎《以产业生态圈为载体、以精准专业服务为抓手,加快推进本土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部分获奖者)
二等奖作品(10篇)
高杨梅《让产业能聚集,人才可安居,经营自平衡》
吕治军《对成都高新区实现智慧市场监管路径的建议》
朱超伟《为创新发展集聚高新动能》
彭相《立足现在 谋划未来——争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排头兵》
向凌灝《关于“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建议》
王俊宇《关于成都高新区力争打造西部第一支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报告》
樊敏《谋发展,求共赢——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编制意见建议》
罗肖《在中日合作背景下关于成都高新区有关工作的建议》
欧阳莹莹《以生活为导向 做好成都建设西部消费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的主支撑》
邓毅《全球疫情视角下国家级高新区“十四五”前瞻五条建议》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高新区市场主体身份的精准画像和市场行为风险的识别预判,最大限度地压缩实际情况与公示信息不一致市场主体的生存空间,提升社会和消费者对诚信企业的鉴别能力,实现高新区市场与消费领域市场主体责任可追溯、可落实,市场交易活动风险可防控、可治理的目标。
——吕治军《对成都高新区实现智慧市场监管路径的建议》
◆建议借力文创产业具象化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城市生活变革,通过打造主题公园、网红街、灯光秀等,吸引市民主动前往并间接引导市民了解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憧憬,进而提升其对智慧城市产品的使用意愿。
——向凌灝《关于“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建议》
◆积极扩大对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服务进口,大力促进特色信息服务、数字媒体、动漫游戏、会展、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服务出口,着力强化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文化+”整体出口。
——罗肖《在中日合作背景下关于成都高新区有关工作的建议》
◆坚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学前教育、健康养老、文化娱乐、体育建设、旅游休闲、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和供给短板领域,加大多样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
——欧阳莹莹《以生活为导向,做好成都建设西部消费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的主支撑》
(部分获奖者)
三等奖作品(20篇)
程凌《营造碧水蓝天的公园城市,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高新区城乡垃圾》
樊曼曼《聚焦民生领域,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
李隆欣《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为政府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王帆、李隆欣、汪任可《“十四五”规划献策,大数据支撑下的数字经济》
刘洋、石皓韦《聚力新基建加速成都高新高质量发展》
林柯《形势分析、总体思路及重点方向》
刘凯《加速孵化载体提质增效助力高质量发展》
罗杰《树立践行高新西区“独立成市”发展理念》
罗然《突破资本要素制约,厚植企业培育重要抓手》
吕佳《关于创新产业(社)园区招商模式的思考》
张嘉纹《以商招商促发展 企业裂变增活力 政企携手推动高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曾庆东《应对疫情 把握机遇 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张洪标《践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将人才“第一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动能》
王韦玮《勇担发展新使命 抢抓双城新机遇 紧跟高新新步伐 奋勇迈进新征途》
刘斌《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开放高新》
张珺玥《探索“政-企-研”高效联动机制,科学服务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主体》
张诗珩《丰富创新载体,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基地》
赵阳《聚力新时代,切实提升以文辅政的办公室效能》
刘新新《推进区域特色创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李思洁《推动成都高新区“人城产”深度融合发展》
◆建议加快二、三甲综合性医院建设,加强全国优质医疗资源联动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快社区医院规划布局,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
——樊曼曼《聚焦民生领域 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
◆依托政务大数据资源,构建“大数据+信用”的一体化诚信体系。分别给企业和居民发放信用码,通过“一码同诚”的形式,贯穿多领域诚信受益场景,实现资源精准配置,提升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构建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新的互信模式,打造信用营城新常态。
——王帆、李隆欣、汪任可《“十四五”规划献策大数据支撑下的数字经济》
◆制定新基建项目管理办法,将新基建项目分为政府投资、政企合作、社会投资三个类别,并分别梳理各类项目实施管理流程,明确各阶段组织架构、考核内容,同时建立供应链平台、新基建项目在线管理系统,对项目进行线上闭环管理。
——刘洋、石皓韦《聚力新基建加速成都高新高质量发展》
◆要依托广袤市场腹地的优势,加快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全力打造直播带货、门店到家、社区团购、户外消费等“新消费”模式,招引一批全球知名消费类企业,培育1-2个本土的世界级消费类企业,打造拉动经济增长最强动能。
——林柯《形势分析、总体思路及重点方向》
◆为精准匹配企业所需资金,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市场广泛参与,设立并做强与主导产业方向一致的产业引导基金,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天使、风险、私募等不同融资支持,从“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
——罗然《突破资本要素制约,厚植企业培育重要抓手》
◆要引导大学和企业合作,促进研究技术的转移和落地。高新区可以每年发布围绕人工智能、5G、先进制造、数字医疗等前沿产业领域的研究课题,发动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申请。
——张珺玥《探索“政-企-研”高效联动机制,科学服务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主体》
记者:向晨晨
摄影:梁磊
编辑: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