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5日,是防灾减灾宣传周。当前正值夏季,各种灾害的频发季节,暴雨、粉尘爆炸、沉船、泥石流……灾难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人员伤亡,但灾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做到防范得当,能够在关键时刻冷静应对,灾难对我们的伤害就能降到最低。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这样一个地方,平时可供休闲健身,遇到地震等突发性灾害事件时,又可供居民紧急避难使用,这就是应急避难场所。灾难来临时,如何才能迅速找到应急避难场所?如何正确使用?
成都高新区14个应急避难所
什么是应急避难场所?
是指在城市中人口集聚地附近,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兼顾其他灾害事故,用于接纳受灾居民紧急疏散、临时或较长时间避难及生活,确保避难居民安全,避免灾后次生灾害危害,并可供政府组织开展救灾工作的场所。
一般分布在城郊区,一旦发生地震及其他灾害,市民可疏散到附近的紧急避难场所避险。
应急避难场所设置有食品、药品、饮用水、帐篷、消防、交通工具、器材等物资库,并有供水供电通信环卫、疏散等设施。
成都高新区有哪些避难场所?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为以下三类:
——Ⅰ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备综合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30天以上;
——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备一般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天~30天;
——Ⅲ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具备基本设施配置,可安置受助人员10天以内。
记者从成都高新区应急和管理局获悉,目前,成都高新区共有应急避难场所14个,总面积达462981平方米,可容纳避难人数约194337人。
其中Ⅰ类应急避难场所共有4个:神仙树公园、双源健身广场、高新体育公园、顺江河滨广场;Ⅱ类应急避难场所10个:中和和谐广场、大源中央公园、临江小学、新怡花园东侧广场、桂溪生态公园、高新区领馆绿地广场、中和怡馨家园中学、合作西南侧中学、毛主席纪念馆、美洲极限运动公园。
其中,容纳人数最多的前三个避难场所,分别是神仙树公园、双源健身广场、高新体育公园,容纳人数分别达55000人、4万人、4万人。
如何及时找到并正确使用避难场所?
1、平时要熟悉居住地的周围环境,注意地理位置、应急疏散路线图、避难场所出入口设置、应急避险指示标识以及避难场所设施使用注意事项。
2、应急疏散时,采取就近原则,迅速到达最近的避难场所。减少对外部紧急救援的依赖,缩短依赖外部救援的时间。
3、可通过相关政府网站、公众号查询和地图软件,搜索应急避难场所的相关信息。
4、赶往应急避难场所时最好带上应急物品,应急避险时如有广播,应仔细倾听,遵循广播指引的疏散路线和注意事项。
5、居民平时应积极参与应急避险培训和演练,提高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等。
6、除正规建设和标识的应急避难场所外,在紧急情况下,学校、开阔地、小公园等地方也能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记者:闫静
编辑:吴嘉